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构多元课程,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2016年9月北师大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提出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如何培养?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聚焦“课程”与“课堂”。学校一切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都是课程,在大课程观的理念指引下,近年来,我校以课程规划制订为抓手,坚持教师、专家、家长、社区共建课程,建构以“智慧教育”为核心的特色課程体系,这一体系,多元融合,体现了层次性、多元化、可选择、能融通的特点,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综合细分为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增值课程和实践四种不同类型和10多种不同学习主题,丰富多样的课程浸润了师生成长,成就了学校的优质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课程;智慧教育;多元融合;核心素养;优质品牌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教育应该发现和发展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志趣,实现他们的个性发展,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校教育就应以此为目标,为师生提供完整的教育生活。所谓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在教育目标上,既关注师生角色上的要求,又关注他们作为普通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体现差异发展;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校特色、培养目标以及师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多样化课程;在教育途径与方法上,因循师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出他们高雅的情趣和健全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要基于生活,立足实践,面向社会,让师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教育评价上,要注重多元化、人性化和科学化,进行发展性评价,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与成功。因此,我们按“整合资源,立体构建,创智慧课程”的策略,建构智慧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多样化,成全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需要。
  一、规划先导,提高课程领导力
  2015年,禅城区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我校有幸成为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学校,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一次的新课改给我们又带来了新的机遇。学校以“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为引领,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为工作思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以建构“ESD智慧课程”为抓手,塑智慧教师、建智慧课堂、育智慧学生、创智慧校园,经不断努力探索,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收获了成长和快乐,现已逐步形成了具有城南特色的课程文化。
  1.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构建智慧课程体系
  本着“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的课改思想,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按课程的内容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教育功能分为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增值课程和实践课程四大板块。以国家和地方课程为主导,强化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发挥核心价值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以特色课程和增值课程为主体,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拓宽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以实践课程为提升,提倡“活动即课程”的理念,把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相融合,重在体验,使学生感受本土文化的多样性和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提升合作意识和竞争能力。
  2. 特色带动,构建有学校文化特色的课程
  (1)核心文化:智慧教育理念下的“榕文化”
  随着城南小学学校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积淀,“智慧” 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犹如一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大榕树”,以“智慧”教育为根,衍生出代表师生精神的“榕文化”系列,尤其是展现德育特色的“家文化”及教学特色的“陶文化”已逐渐成为我校的特色文化项目。
  (2)特色增值课程成就学生的自主发展
  我们以“全体必修+群体必选+个体任选”的组织形式开展以下精品课程活动。
  课程特色之一:自主增值课程——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我校自2013年9月始开设每周1小时的增值选修课程,就是要展示师生才华,挖掘师生潜能,搭建促进师生成长的平台。我校的增值选修课程种类纷繁,分门别类,门门都是我们老师自主报名开发的,选修的内容有陶艺、厨艺、国画、书法、剪纸、纸雕、国学诵读、创意思维、科技创新、舞蹈、合唱、武术、足球、机器人等四十多门。
  课程特色之二:家校共育课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与家庭、社区互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城南小学教育的一个亮点。每逢周末学校图书馆、游泳池、操场等体育活动设施等定期对外开放。同时学校少先队也充分利用社区及家长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得到社区及家长的支持。与区团委、区关爱青少年成长协会合作每逢周末组织学生开展野外求生、城市穿越等实践活动等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特色之三:传统文化课程——焕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014年起,我们与北京育灵童教育研究所合作,引入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联合编写的《国学》实验教材,尝试分年级开展“城南国学”系列的国学经典实验课程研究。低年级的孩子们在品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等经典蒙学读物中初步触摸传统文化的脉搏,高年级的孩子通过学习《大学》《中庸》,培养修身、齐家、治国的高尚情怀,在圣人的故事中结识慈祥的孔子、雄辩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庄子,品味生活的美好庄严。
  二、课堂先试,提高学生学习力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战略主题”一节明确提出“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全体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样的目标如何实现,这样的学生怎样培养?近年来,我们引导老师大胆地走出单一化的授课方式、把走向多元化的新课型作为我们建“智慧课堂”的关键。
  1. 课题引领,形成“激趣导学启智”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素质化》课题研究,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激趣导学启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摸索出“导语激趣、导学法——关注情感体验、导自主——评价激励、导实践创新”的课堂教学结构程序。   2. 改革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课改”首先从“改课”开始,2014年初,我校成为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验学校,以“课前自主探究——课中合作探究——课后应用探究”的可持续教学模式为基础,根据课型开始本学科的探索,既保留我校原有课堂模式的优势,也取其适合的做法。求大同,存小异,关键重视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渗透,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 百花齐放,课改实验效应向各学科辐射
  各学科教研组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做好科研课题开展工作与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学科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课堂中的问题、学生中的问题,以课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开展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研究。
  三、师资先行,提高课程执行力
  学校注重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发展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是“课题引领、自我反思、团队共赢”的管理策略。通过集中学习、课题研究、分层指导、定向专修、青蓝结对、自我反思、专家引领、校际交流等形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团队。
  1. 研讨主题上求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学校要求每个学期各学科要根据实际情况定好教研中心,分步实施。从学生的上课常规、作业格式、学习习惯到教师的导语的设计、课堂的评价、练习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立等逐一突破,进行专题研究。
  2. 教研形式上创新——创设舞台,促进教师多元发展
  (1) “行动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为了整体推进教师水平的提高,邀请教育专家做行动研究的专题讲座,我们以“行动学习、行动研究”为载体,引导科组教师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在行动中捕捉、筛选、提炼、加工有效经验与做法,促进群体的发展。
  (2)“走出去,请进来”,开阔教师教育视野
  百年教育,教师为本;教师发展,理念先行。走出去请进来,通过教学科研、名师引领,教学小分队、团队精神,与时俱进,取长补短,携手合作等方式,让教师成为学校专家学者型的教师,在提升了集体价值的前提下使每个人的价值得到体现。
  3. 课题研究上促新——共研共思,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为促进我校课改工作的深入发展,提升学术品位,基于“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目标,我校先后参与区、市、省教育部门立项科研课题共15项。学校让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实验工作,加强科研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磨练科研型的教师,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市区名教师——名教师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坛新秀组成的专业人才梯队,为实现“创智慧校园、塑智慧教师、建智慧课堂、育智慧学生”的品牌发展目标打好了扎实的根基。
  通过构智慧课程,建智慧课堂,塑智慧教师、育智慧学生,学校的多元格局也在悄然改变着……
  (1)学校教育可喜变化
  ①课堂的结构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了,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初步懂得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课堂是自己的课堂。
  ②生生的关系变了。学生在自己的小组有了明确的竞争目标,一种强烈的合作与竞争的氛围逐步形成。
  ③师生的关系变了。教师在灵动的课堂教学中调整、发展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储备,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教育对象,教学相长真正得到了实现。
  ④家长的关注点变了。很多家长从以前多关注孩子成绩到关注孩子的综合能力和是否能认真参与小组学习。有的家长主动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看书,拓展知识面,有的家长积极鼓励孩子与父母一起上网搜索资料,并打印下来,分享学习的快乐,家长与孩子的距离近了。
  (2)校园文化渐露特色
  ①德艺双馨,相得益彰。我们一直践行“读书为本、文化修德、活动育人、自信成长”这一德育理念,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孩子们每天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品读美文,以书养情,以艺养性。校内,组建管乐队、合唱队、舞蹈队、课堂乐队、陶艺组、水墨画组等多种艺术社团。校外,与佛山青少宫联手组建红领巾艺术团,孩子们在艺术的舞台上大胆展现自我。
  ②家校共育,带动品牌。我们倡导“家校共育”的德育管理模式,成立禅城区第一个“家谊会”和禅城区首个警家校护畅队,城南小学家谊会作为一个全新的家校联动组织,在家校合作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效应,多次应邀到兄弟校,三水、高明、珠海等地傳经送宝,是禅城区家长学校工作一张闪亮的名片。
  ③以“陶”为媒,丰实文化。城南小学是石湾镇街道首批陶艺示范基地,广东省陶艺特色教学与创作实验基地校。学校以“陶文化”为引领,学校充分利用区域陶艺的优势资源,指导学生开展陶艺课程实验。
  ④多元发展,喜获佳绩。“轻负高质,多元发展”的智慧教育战略,推助了师生的共同发展,老师们积极参与课例研讨活动,近5年来,一百多人次获得广东省教育学会颁发的优秀课例奖,多位老师获市区、省、国家级奖励,城南小学的办学声誉不断提高,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同,多次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嘉奖。
  成功源于努力,努力源于信念:城南小学以课程改革,驱动学校前行;以多元课程体系,支撑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以优质的课程浸润师生快乐成长,给孩子一个智慧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王枫. 面向2035的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内涵、特征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2018(9).
  [2] 汤春霞.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J]. 新智慧,2018(19).
  [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小学快乐活动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 史文爽. 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J]. 数码设计(上),2018(2).
  [5] 卢翠花. 畅通多元渠道加强人文教育[J]. 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12).
  [6] 刘慧. 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15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