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应对新时代发展环境下的教师培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时代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教师培训的理念与模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本文以上海地区教师培训为例,从教师培训理念与政策方面、教师培训实施单位方面、教师培训者方面介绍了如何应对新时代环境发展下的教师培训。
  关键词:教师培训;教师教育;教育事业
  目前,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教育发展的步伐整体上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从社会发展方面来说,社会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随着人工智能和技术革新的发展,现今社会的变化速度超过史上任何一个阶段。由于社会巨变程度的加深,国家政策和政府走向也不断随之而动。以前是政府意见指导行业发展,现在是行业新变化促进政府出台各种政策紧跟行业变化,甚至一夜惊现新政策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可见社会发展变化速度之快。
  社会大环境的变革自然会影响到教育行业,但教育系统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并未完全对市场与国际开放,公立教育仍占据主导,其发展变化虽受社会发展影响,但具有一定独立性,受市场经济波动较小。
  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革新加速,另一方面教育系统内部变革却缓慢,教育发展的步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落后于社会总的发展速度。这直接导致的问题是:学校,作为人社会化培养的第一站,培养出的社会人逐渐与社会脱钩,如果把教育行业比作一个工厂,那我们培养出的“产品”正慢慢不再符合社会的需求。当今社会上最具代表性的论调就是“读书无用论”和“学渣混的比学霸好”,社会大众开始质疑中国教育的意义。
  其实,不是“学渣”混的比“学霸”好,而是符合社会新需求的混得更好!“学霸”符合我们的传统社会需求,比如对规则的服从性和记忆、逻辑思维等认知能力,但这些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社会的变化。而我们以前认为的“学渣”可能更具有灵活性和心理韧性,更符合现代社会高速变革的节奏。因而这句话更准确的表述是:符合社会新需求的“学渣”混的比不符合社会新需求的“学霸”好!那些既不符合社会新需求又“学渣”的人,恐怕还不如“学霸”更能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
  当然也有很多走在时代前端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思想较为灵活,转舵较快,陆续尝试新的理念和课程体系,比如一些公立学校开设了电商课程和创业学院,一些市场化的机构创办了针对青少年的创业集中营,以适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新发展。但这毕竟还只存在于一些较为前沿的学校和机构,尚在探索阶段,而且个别收费较贵,并未普惠大众。社会的变化对全体社会成员造成了影响,仅一部分受众群体的改变是否能带动全社会尚未可知,而且这也容易扩大教育差距,破坏教育公平。随着教育的市场化加深,注定只有一部分尖端人群才能享受到某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是无法避免的,但如果整体大众教育与社会总需求之间就是脱节的,那将给中国未来教育事业和民族发展造成重创。
  教育方面的问题千头万绪,各种复杂因素丛生,且不仅在于我国,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也面临相同问题,以上提及的问题也只是一个抛砖引玉,不能全面叙述。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独具特色的一点就是有着近乎终身不断的培训。
  教师是一线负责教学的直接载体,针对教师的培训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教师的培训内容会通过千千万万的教师群体传递给所有在校学生,所传递的信息如潮水般蔓延开来,达到培训教师一人,受益全体学生的目的。因而很多教育行业的变革最终都是通过教师培训为载体实现的。那怎样通过教师培训为抓手,来促进教育行业整体发展跟上社会步伐,下面以上海地区教师培训为研究重点,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一、
  从教师培训理念与政策方面:适度开放教师培训系统,“解绑”与“保底”并行
  长久以来,教师培训一直是在教育系统内进行,与外部接触较少,基本不受市场经济影响,这样虽然保证了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延续性不受外界影响,但不利于整体教师培训跟随时代的步伐,因而我们要在教师培训理念和政策的宏观层面有所转变,对教师培训系统进行“解绑”。所谓“解绑”,一方面是针对外部,要适度引入市场上已经发展较好的教师培训机构和课程,让市场化的培训内容为现今的教师培训注入新鲜的血液,市场化的教育机構更贴近社会需求,对教师培训有很大借鉴意义。另一方面是针对教师培训系统内部,每个区县和学校的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培训不能“一刀切”,要充分发挥每个区县和学校的作用,适度放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打造适合各区县和学校的特色的教师培训,适应本区、本校特色,现在上海地区的一些校本课程的培训和区县培训已初具规模,甚至个别发展得极具引领性。但是各区县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并不平衡,如果将教师培训全部交给其自行发展,容易导致教育资源的“马太效应”,自身教育资源丰富的区县和学校可能教师培训实施得更好,发展也更快,而缺乏相应资源的区县和学校将慢慢跟不上步伐。因而我们要在“解绑”的基础上进行“保底”,对基础类和通识类知识,上海市要有统一的培训,保证各区县和学校,无论其自身教育资源如何,要有充分的基础性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对于教师和学校教育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发展性资源,对学校自身发展至关重要,因而要保证每个学校都能在“保底”的情况下再“解绑”,先巩固基础,再发展革新,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发展学校教育。
  二、
  从教师培训实施单位方面:丰富和转变职能体系,由“服务型”向“平台型”转变
  以往的教师培训实施单位,包括市级教师培训中心和各区县的教师教育或教师进修学院,都是以“服务型”为导向的培训单位,即教师在培训方面有需求或上级有教育内容需传达,则培训单位就提供培训方面的服务。这种方式就现在看来太过被动,培训单位不能只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提供平台。以往的教师培训的前提假设是“缺失理论”:即教师知识体系是由某些专业学者尤其是大学学者所创造,作为实践者的教师的教育知识是“缺失的”,因而教师要接受新的知识,即接受培训,才能具备教学知识。这显然是较为落后的理念,教师这一职业是具有入门资质的,所以能当上教师的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识储备,尤其许多受培训的教师已经有一定的教龄,这时按照以前的培训方式显然不合适,这也是很多教师反应现在的培训“所培非所需,形式单一化”的原因。   因而培训单位不应该再专注于提供培训的服务,而是应该“平台化”,让所有受训教师在这个平台上持续接触到先进的教育发展趋勢,同行业之间教育教学的交流,展现自身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培训具有持续性发展,而不是“培训完了就走,有培训再来”的模式,良好的平台可以给教师自身展示的空间和持续性发展的资源,这样教育理念才会在平台上不断碰撞,不断发展,在这个交流中,教育目标是否合理,社会需求是否满足,教育与实际是否脱钩这个问题才会得到交流和解决,否则一个老师,一个学校或一个区县单独的力量无法扭转整个教育趋势,而教师培训正是提供了最佳的平台和机会来促成教育的革新,使得教育的发展更紧随时代的需求。
  三、
  从教师培训者方面:提高培训者的专业化和专职化,由“培训管理者”向“专业培训师”发展
  目前教师培训单位的工作人员多是承担培训管理的工作内容,培训师基本全部外请专家,专家通常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或研究型学者,这样做的优势是可以根据每次培训内容的不同聘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更有针对性。但是外请专家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专家研究领域未必切合培训内容,专家内容可能仅针对某一课程,对整个培训不完全了解,而培训体系是系统的,一个专家负责一块课程,使得原本完整的培训内容被不同的专家分割成不同部分,反而碎片化。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明晰培训师的定义,培训师是一个专业化、专职化的工作,要根据受训人员的不同情况利用各种培训手段,切实提高受训人员的能力。一个好的老师不一定就是一个好的培训师,针对孩子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移植到针对成人的培训中,很多专业的培训技巧是需要磨练的,这也是许多专家在现实培训中被学员评价为“茶壶里倒饺子,倒不出”的原因。很多专家学识丰富,研究有方,给学生上课上得好,但是给教师培训往往不得要点。且现在的专家多以专题汇报的形式为主,这与培训师的角色是不同的。一些专家富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或在某学科领域方面实践经验丰富,那以此为内容的专题报告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将这作为培训的主要形式,单就教师培训方面,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现在社会上的培训发展得如火如荼,培训形式和内容都不断创新,力图紧随时代步伐,而且社会上一些培训师比如企业培训师已经有专门的资格考评体系,培训师越来越专业化和职业化。
  那对于我们教师培训来说,提供教师培训的专业资格考评暂时是比较困难的,只能从教师培训者方面着手,教师培训者不应该只着手于培训的管理,最后变成单纯的教务管理,培训者应该丰富自身,努力向专业的培训师发展。很多教师培训管理者都是一线的经验丰富的优秀老师出身,或具有较高学历的研究人员,完全具备专业培训师的资历,因而与其依靠外请专家来“输血”,不如内育专家来“造血”,所谓“名师可育”,即指优秀的教师可育,也指优秀的培训师可育。培训管理者直接作为培训师,既了解培训的整体规划,又可以有效针对课程内容,如需专家也可临时外请。这样培训师作为专业的职业发展,就会专注于培训本身,积极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在培训课程设置中也可以直接体现。
  同时,实现培训师的专业化对各培训单位和教育系统也意义重大,如果培训师外请专家即可,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邀请培训师,开展培训,那市级和区县培训单位的设置意义所在就要探讨了。因而无论是市级培训中心还是各区县培训单位不仅要优化培训管理,还要培育自己的培训师,培养自己的核心力量,管理和培训一体化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各层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能。
  四、 结语
  教育的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因而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协同一心,砥砺前行,相信中国教育的未来会更好!
  参考文献:
  [1]何泳忠.改革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教育研究,2014(1):150-153.
  [2]宋广文,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7):71-74.
  [3]朱旭东,宋萑.论教师培训的核心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2013(3):1-8.
  作者简介:
   孙铭赛,上海市,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12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