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屈原的明白与不明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手捧一卷《楚辞》,读之虽拗口异常,却唇齿留香。大约是缘于岁月的沉淀与屈原心境的复杂,一句句楚辞摆在那儿,总萦绕着威严的感觉,仿佛沾满了繁杂纹路的礼器,只能供人参拜,不可亵玩。
  初识屈原,也有些年份了。从《史记》《楚辞》《战国策》中,虽支离破碎但也能窥探到他的影子。我所看到的,不过是一个衣冠不整的老人,瞧着有些失心疯,捧着碑位,一人在汨罗江边吟诵。仅此而已。
  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一生的岁月也如拼图般一片片被我拾起。犹如一盏琉璃海灯,当历史的光芒照射而过时,留给我们的,只剩下些斑驳的残影。1
  屈原的一生,坎坷难当。许多人都说,他这一生,砸在了他的倔强、他的认真之中。
  但我觉得,他一生的磨难应归根于“明白”二字。
  他把自己活得太明白。他把自己的美政理想,当作了信仰般的追求。他虽落泥淖之中,却不坠青云之志。“香草美人”是他的自喻,他把人心洞彻得太清晰,倒多了几分隔岸观火的意味。
  他的一生,把世事人情看得太过明白,他把贤君名主看得太过明白,他把百姓苍生看得太过明白,才使得自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他这一生,太过明白。明白得有些过头,倒又是不明白了。
  他不明白,自己作为臣下,直谏君王的过失,何错之有?他不明白,自己作为官员,关心黎民百姓,何错之有?他不明白,自己作为王兄,关心兄弟,何错之有?
  他这一生,不明白的东西太多。压在他的肩头之上,让他喘不过气来。
  倒有点像李清照的词所言:“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他于明白与不明白中交错行走着。犹如在白夜中行路,虽有光芒,却照不明来处,照不清去路。2
  我常常在想,如果他的一生,能再多一些不明白,是否能将他变成一个庸庸碌碌、尸位素餐般的人物?是否可以让他趋炎附势,沉湎于现实之中?是否可以从他肩上卸下那些美政理想、百姓苍生?
  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的信仰,就如同烙印般,深深地、一笔一画地刻在了他的心里。就算被烈日灼瞎了双眼,就算被黑暗笼住了去路,就算被太多的“不明白”阻挡住了脚步,它也能无数次地提醒你,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若是可以,我也想如屈原般做一个明白之人。笑对世间风云变化,淡应沉浮宠辱。山云作雾,攀岩观火。3
  1 屈原这个名字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但在绝大多数人心中,屈原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重读并深挖屈原,作者生发了新的感悟,也找到了写作的兴味。历史人物其实是一座富矿,好好深挖便能写出新意。
  2 作者把屈原一生的磨难归结于“明白”二字,明白的太多,不明白的也太多,造成了他生活和思想的困顿。如此见解颇为新颖、独到,也必是作者广泛阅读、认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3 文末几段集中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观点。读懂了历史人物,更应从其身上吸取经验,洞见自我。作者也借此明志,表明自己想做一个如屈原般的明白人,使主旨得以升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13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