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面对阅读障碍,应智慧等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最根本的是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表达障碍,教师要适度点拨思考方向;针对学生的片面回答,教师要适度预留时间等待;针对学生“暂停”的活动,教师要适度提示以延续精彩;针对学生的思维偏移,教师要适度纠正思维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欣赏“花开”的精彩。
  [关键词]阅读教学;表达障碍;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3-0029-02
  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精彩,往往在问题一抛出后就立即让学生回答。固然,班上是有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但绝大多数学生还是需要一定时间思考的。没有等待,最终会影响他们思考的积极性,结果适得其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适时等待,以激发他们探索意识,静静地等待阅读的“花开”。
  一、针对学生表达障碍,适度鼓励期待“花开”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与文本、作者、编者进行多元对话。阅读是对话的最佳途径。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学生极有可能出现思考不到位、表达存在障碍的问题,这时教师需要耐心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在等待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给予合理点拨,以便帮助学生跨越障碍,找到思考的正确方向,从而顺利表达出来。
  比如,统编教材三年上册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是预测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小蜘蛛的故事结束后,老屋会倒下吗?”有一个学生回答:“不会!因为肯定还有小蝴蝶、小青蛙等动物来求助……”说到这里,他便暂停了,此时课堂中也出现了冷场。此时,教师没有“逼迫”,而是对他进行鼓励,给予他时间继续酝酿。过了一两分钟,这个学生继续说:“而老屋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仁慈的胸怀,虽然它想倒下,但它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这一课属于预测课文,渗透的是边读边想的阅读策略。从学生前半部分回答来看,不太理想,因为他虽简要地想象出后续的情节,但是过于简略,不符合课文的预测要求。在他表达出现障碍时,教师也没有“逼迫”他,而是充满期待,鼓励他继续思考。这样,才有后来回答的精彩。他从预测故事上升到课文主题,不仅境界得以提升,而且较为深刻地理解课文主题。虽然学生在回答中出现暂时停顿与表达障碍,但经过教师的鼓励、经过思考,反而实现阅读的“花开”。在这过程中,教师的期待,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二、针对学生回答片面,适度预留时间等待
  小学生年龄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这是正常现象。学生的思维发展,一般都是先有表象后进行理性思考,最终才全面化。在具体教学中,针对学生回答问题较为片面的情况,不要急于纠正,或者直接将答案告知;要给他们时间,引导他们继续思考,以便其思考逐步深入。这样,学生不仅學会了学习,而且还享受到学习快乐。
  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青蛙卖池塘》这一篇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概括。有一个学生马上抢着回答说:“青蛙想卖掉自己住的池塘。”这个回答固然正确,但不够全面。对此教师没有给予评价,而是鼓励他们继续思考。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卖”字继续梳理,以便将文章的核心内容表达出来。过了一会儿,这个学生继续回答说:“青蛙嫌自己的池塘不好,想卖掉。但是,没人买。于是,它就不停地收拾装扮,希望卖个好价钱。结果,收拾好了,它又舍不得卖掉。”“你这次概括非常到位,基本上把课文意思概括到位。”对他的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案例中,教师耐心等待,鼓励学生继续思考,不仅让学生的回答更加全面,而且还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思考的过程。因此,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全面时,教师应耐心等待,引导他们继续思考、主动探索。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三、针对学生活动“暂停”,适度提示延续精彩
  游戏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游戏活动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素养。但是,在具体活动中,经常由于思维“卡住”,导致活动“暂停”。这时,教师不应打断,或者主动给予答案。因为,这时候,他们的思维还处于紧张激烈的斗争状态。最好的方式是通过提醒点拨的方式,让他们自己找到思维的突破口,这样给他们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从而推促问题的解决。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活动。教师让一群学生做小蝌蚪,另外几个学生轮流做鲤鱼母子、乌龟和青蛙妈妈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其中一个做“乌龟”的学生在对话中一时忘词了,不知道怎么说了。此时,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在一旁提醒学生:“想象青蛙头上有什么?”这样一提醒,学生迅速理解了,接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游戏活动中出现忘词,这是正常现象。对此,教师要做的不是直接干预,而是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与回忆,让活动继续下去。毕竟参加活动的学生,事先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只是一时紧张,或者其他原因忘词而已。因此,教师要相信他们、尊重他们,适当提醒,这样能给学生以自信,让他们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阅读活动中。
  四、针对学生思维偏移,适度纠正思维方向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个性阅读。这种阅读固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他们学会阅读、学会思考。但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偏差的现象。对此,教师也可以采用适时等待方式,对他们思维进行引导。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为课堂教学生成精彩奠定基础,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掌声》这一课,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定了解后,教师进行提问:“在英子刚刚站定的一刹那,班级里响起了掌声。这里的掌声是什么意思?”有一个学生回答说:“我们在看表演的时候,当演员表演不好的时候,我们会给予掌声。我想,这里可能也有学生对英子表示不认同的意思。”他的观点,竟然有两三个学生表示赞同。对此,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让学生先认真思考,然后进行引导:“你们再想一想:这次掌声,英子为什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经过讨论,一个学生说:“这次掌声,是对她的鼓励,是对她发言的肯定!”……
  在解读课文时,学生出现理解偏差,是正常现象。案例中,教师针对此种情景,没有直接否定,而是采用等待的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层次理解掌声的内涵。这样,通过小组讨论,有效纠正了学生的思维偏差,实现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的目的。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理解偏差,还要引导他们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以便推促他们继续进行有效探究,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创造条件。
  总而言之,在生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以便唤醒他们的参与意识、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课堂学习,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责编 韦 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52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