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匠心引导 让心理课堂释放魅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人最难战胜的其实是自己,而健康的心理无疑对一个人的情绪影响最大。小学心理健康课是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课程,但心理健康课只是一个引导,“解铃还须系铃人”,如何让心理课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如何让心理课释放魅力?本文从直面学生心理,构建常态化的心理课堂模式;直面学生心理,构建趣味化的心理课堂模式;直面学生心理,构建实践性强的心理课堂模式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学生心理;常态化;趣味化;实践性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拥有健康心理的人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找到心理放松的方法。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还应当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生存和生活的质量。心理课堂必须直面学生的心理问题,寻觅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有效策略,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从而助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一、直面学生心理,构建常态化的心理课堂模式
  在小学课程体系中,不少教师会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效果,关注学生的成绩表现,却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虽然教师也意识到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但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却不知从何上起。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会隐藏在教师不易察觉的事件中,心理课堂无法紧扣学生的内心想法和表现情况,导致心理课无法在常态化的模式中开展。
  其实,有效的心理课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状态,而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原因是比较多的。一是学生心理健康所存问题的程度原因。人们大都以为,小学生心理健康一般都不存有极为严重的问题,即使有些比较小小的不甚健康的东西,也应当就是某种程度上的无伤大雅。二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比较复杂,不是比较简单地即可矫正学生之心理不健康问题的。一些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所形成的原因也是比较复杂的。有其个性原因,有其家庭背景,更有其社会背景。在心理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以班级某个学生为案例,但在实际教学时,不要用班级学生的真实姓名,而是以案例模拟的形式出现,借助心理教育课堂对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以此进行对症下药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课堂只是一个引子,教师在案例模拟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通过情境再现,使学生能在案例中分析,并找到心理健康的对策,常态化的教学思维则为学生的思想塑造提供了多元化的思维,最终促使心理课紧扣学生的心理问题,实现课堂教学增值。
  二、直面学生心理,构建趣味化的心理课堂模式
  在心理课堂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这也是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生活中问题的重要方法,它能让学生将产生的心理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心理课堂上,教师可将学校发生的,如有学生和学生斗殴,斗殴并不严重的情况,也没有导致严重后果的产生,但学生相互之间大有谁也不怕谁的“火药味”,此情境就是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资源。
  在传统的心理教育方式上,不少教师会这样的方式处理:如你们这样斗殴,如果對方伤了,需要很多医疗费的,你家付得起吗?所教育的形式是什么?是训斥。稍微好一点的是比较细致的口头说教,稍微负责任一点的是苦口婆心的说教。此教育方式是很多小学生不能接受的,学生没有在内心真正受到教育,他们是被动接受教育。在心理课上,我们注重事件的深入分析,互相斗殴的学生,已经到了剑拔弩张,他们会有这样的原因肯定有原因,自己受到欺负而不服气,也可能就是自己某种程度上的逞能,“我还怕你”。如果学生已经怀有如此心理,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恐吓和训斥,从某些意义上是在向学生的疮口上撒盐,根本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算不上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更谈不上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教育课堂上,教师可以转换一新教育方式,引入趣味性的心理教育方法,使学生在趣味的情境中更好地接受心理教育。学生会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获取感悟,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健康心理,从而使某种程度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自我矫正。
  三、直面学生心理,构建实践性强的心理课堂模式
  在心理教育课堂上,不少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是以口头语言说教,学生被动接受理论,如果所有的心理教育课堂全部以此为模式,心理教育课堂就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心理教育课堂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是一群群孩子,是一群群淘气包,是一群群幼稚无知的孩子,是一群群东耳朵进西耳朵出的孩子。不少课堂教师所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在学生的心理烙下深深的印记,形成健康而又良好的习惯。那原因是什么?从相关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想产生一定的效果,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去多实践,甚至就是广泛意义上的实践。
  在心理教育课堂上,教师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室为唯一授课的地点,心理实践应该主动融入社会。如,进入春天可以让学生去踏青,当学生走向大自然,会产生大自然无限美好的感觉。如果在踏青时,让学生往深处去思考,那学生会做出这样的思考:大自然为什么这样美好,大自然会永远这样美好?大自然的美好需要人们去做些什么?学生会产生一些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心理想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些负面的心理想法时,美好的大自然会让学生的心理变得更加的阳光,这也就是心理疏导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是课堂上理论说教所无法实现的。又如学生在足球训练时,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进行这样的全民训练,足球运动与身体健康具有怎样的关系等。在学生规范着心态的前提下,再去规范学生的行为,社会实践就有很大的心理教育意义,这也是心理教育课堂的拓展和补充,它能反哺学生形成比较理想的健康心理。
  总之,小学心理教育课的对象是小学生,心理教育课的目标让每个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理。想灵性构建心理教育课,需要教师把握心理教育的特点,把握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直面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效搭建心理教育平台,从而让心理课堂释放魅力,助力学生形成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1]李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5(5).
  [2]陈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的改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
  作者简介:
   侯金河,福建省南安市,南安市第三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1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