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度学习下英语教学活动的思考与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深度学习最初是从机器学习领域引入的术语,从国外到国内,经过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探索,奠定了它在学术界的地位,也被认为是学生胜任21世纪工作和公民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针对学术界对深度学习的重视和它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深度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也正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对教师在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时代的教师对深度学习的有效学习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活动和思考。本文主要从新时代课堂模式新思考出发,通过具体的阶段教学活动的思考为途径,简单论述个人想法。
  【关键词】深度学习 小学英语 教学活动
  2010年,美国研究院开展的深度学习研究认为,深度学习包括掌握核心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学习毅力六个维度的基本能力。这
  能力也与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中对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需要灵活掌握和理解学科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课堂和未来工作中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侧重教师的步步为营.学生始终在教师精心准备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目标明确的学习,师生关系就如同风筝和线,教师是线,牢牢牵引着学生的学习,缺少对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我国学者何玲、黎加厚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那么针对深度学习,小学英语教学活动该怎样改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激发更多的主动探究
  这里的准备不仅针对学生的“课前学”,也有教师的“课前备”。对于深度学习下的教学模式,除了每个教师所具有的提前备课意识和做法,我们还要改进的是将我们的备课内容提前与学生交流,尤其是需要学生重点探究、引起更多思考和准备知识点,触发学生为此做出更精准、目标更明确的预习。那么,作为教师需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熟知核心素养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期待。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四项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在语言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师要主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发展阶段的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初步发展的阶段,因此不宜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或是直接的语言知识的教学。比如:在教学I eat apples.I like apples.I like toeat apples.这三个句型时,不建议教师直接讲解语法知识,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达到理解相关概念的程度。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单词卡片的摆放和替换,学生就能在多次的操练中习得用法,能通过直观的单词卡辅助理解.这比死记硬背更高效。
  对于文化意识的目标教学,实际上是两个方面的教育:本国文化和异国文化的了解。通过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反观本民族的文化,从而进行比较和区分,在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更是对本国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骄傲。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注意两个关键词:时机合理和潜移默化。对跨文化和本国文化做好不偏不倚的理解和教学,不过分称赞异国文化,更不能贬低本国的文化瑰宝,在一言一语中对文化的教学做到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能用习得的语言进行跨文化沟通和交流。
  思维品质是新课程标准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提出的新内容,这也契合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征。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体现,是伴随学生终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阶段的思维品质在语言课程中的训练应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原则,既要基于教材,又要基于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在语言学习中强化不同个体的思维活动,可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更是具有持久性、序列化和跨学科的整合性 不管是学习哪一门学科,在学习能力方面都注重学生能够拥有主动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作为教师在设计目标时应注意学生对知识认知的渐进性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做好因材施教。
  其次,关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课前准备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课前备课,首先,教师需熟知本课的内容,并对教学目标做深度的思考,根据授课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恰当的目标。在笔者接触的学生中,他们的学情存在明显差异,除了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差异,起点的不同使同一间教室的学生在面对同一学习内容时更是有不同的需求。部分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译林新起点,当这部分学生到了三年级再学习译林新起点三年级起点的课本时,明显會出现知识点比较容易,课堂填不饱的现象。基于此类现象,教师要做好面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在英语课堂上能够有挑战、有收获;其次,教师做好本节课内容的发掘和拓展。比如:译林版英语三年级新起点4A Our newhome,教师要明确意识,通过本节课,我将教授给学生什么,换个角度就是学生通过一节课能够获得什么。笔者认为,“我们的家”是本节课的主题,除了单词、句型的教授,当然还少不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教育学生对家庭的珍惜,热爱家人,喜爱自己的家。
  除此之外,和家主题相关的,如:更多的房间名称、房问格局的设汁、物品摆放的合理意识,以及家里的氛围营造等,都是本话题可以扩展的面。
  最后,明确在课前备的环节学生可以采取的学习活动。
  现代媒体发展迅速.学习平台丰富有趣,教师较常用的网络大致有:易加互动、易加口语、17作业,这三个平台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不同方面的学习任务。比如:“易加互动”中海量精彩的微视频课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自学的便捷可能,“易加口语”中为自己喜爱的动画配音激发了学生课前的相关口语的操练热情,“17作业”里的课文跟读以及知识点的检测练习为学生的课前学习提供了快捷途径。除了网络,课前备的环节教师还可以布置思维导图,手工作业等。   二、课上的才思展示,发掘更深的思考与延伸
  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具备面对问题时批判性的思维和思考,这是适应新形势的学习所具备的摹本能力。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模式主张“学展思研”,这和深度学习的思想不谋而合,学生通过课前学、课上展,个体思和小组研的模式对所学知识有了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途径,并能够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出来。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活动,围绕学生的思考,围绕学生的研究,把学习内容向纵向发掘,向横向延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机会留给个体学生
  问题意识是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最好证明。不论是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标准还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标准,都倡导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发现,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很多问题的学生,学生成绩更具稳定性,学习兴趣更具持久性。如何把课堂宝贵的40分钟留给学生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搭桥筑路,课前可以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记下预习中所遇到的不懂不理解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做到有备而来。对于课堂的新授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呈现部分关于新授暗示性的内容,如:一幅图片、一句材料中的关键句、一个关键词等.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机会给学生进行提问(促进口语表达的训练和对语方言的组织能力培养)。同时,对于学生提出的一系列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做到耐心倾听,把机会留给学生去解答,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根据情况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可以当场解决,另一种是留到文本处理时顺其自然解决。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把时间留给小组探究
  合作,不仅是学科学习对学生的养成目标,也是新时代对学生素养的需求,良好而有效的合作,能够积极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加快合作的速度。对小学生来说,很多学生出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被父母、祖父母溺爱,在他们身上“以自我为中心”体现得特别多,在他们的生活中合作也很少被提及。进入学校后,这种合作精神处处存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更加健康地成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评价,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在课堂上也需要得到培养和加强。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也很明显,同桌合作、小组四人合作、寻求同伴合作等,学生能够有效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完成不同任务的分工和角色扮演的需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把课堂留给学生质疑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杜绝满堂灌的课堂模式,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课堂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场所,更是思想碰撞的交流平台。真正有效的课堂参与一定是有思考的课堂学习状态,不仅能够专注于教师的所讲内容,还要有质疑精神,这也是新时代创造性人才的素养和童要因素。在课堂上体现质疑和批判思维的学生也能够从侧面反应學生的学习状态.如更加充足的学习动力和强烈的求知欲。同时,教师可以用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首先,形成平等互爱的友好关系,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可能;其次,创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者,尊重学生的质疑和问题,让学生能够收获成功体验。
  三、课后的自我探究,促进更高阶的知识储备和巩固
  在小学阶段,课后的学习活动可以从单词、句型和话题三个方面进行:
  1.趣味游戏拓展词汇
  在小学课堂中,一节新授课(语篇文章)的新授单词数量一般在五个左右,通常情况下,在经过课前预习和课堂识记后学生基本能够掌握,那么课后需要加深记忆。如何加深记忆,不仅是死记硬背,逐个背诵,字母反复念诵,对于小学生来说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充满趣味的活动才能唤醒小学生的大脑皮层,效率更高。比如说记忆单词,教师可以采用象形记忆、丰富单词背景意义,音近词、同词根词、单词末尾字母接龙等来使单词的识记和扩展更加有趣。例如:dancer,象形词中很有意思地把字母d设计成一个舞者,翩翩起舞,自然吸引了小学生的兴趣,并且做到直观上的视觉冲击,也更易于小学生识记。同时,还可以从词根-er出发,总结一些同类型的单词,如worker.farmer.teacher,driver等,以及比较-or结尾的名词,如actor,visitor.doctor,monitor等。在比较中对新授单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做到了拓展与延伸,还可以采用头脑风暴对单词进行浮想联翩,变换字母或字母组合认识更多的单词。
  2.百变句式玩活句型
  语言的输出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基础上,语言的输入包括无数的单词和句子,单纯的单词并不能帮助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将单词串联起来的句子才是积极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因此,能够掌握一定句型,对举一反三输出不同句子的主体来说是一个便捷的途径,也是高效学习对知识融会贯通的条件。在小学阶段,一个单元的句型一般在2-4个,而如何灵活掌握句型,这对小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要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待句型,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某个句子的熟记要求,而要激发鼓励学生触类旁通,利用课后时间对某一句型灵活地变化和改写。比如,小学阶段情态动词can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最初的接触并了解词义,到明白can的词性,学生处于—个逐渐深入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合适阶段鼓励他们自学can的句型,比如,以一般陈述句I can sing为例。将此句改为否定句,在情态动词后加not;将此句改为一般疑问句,将情态动词提前;将此句改为特殊疑问句(对sing提问),借助特殊疑问词,综合一般疑问句的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对人称代词进行变化替换,对can后面的动词进行替换等,让学生能够在大量的课外练习中做到对can的熟练掌握。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刺激大脑对语言的感受,即我们常说的语言的培养。
  3.思维导图充实话题
  一个单元一个话题,现有的教材在知识量上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很多有一定课外学习经验的学生,往往对课堂学习有一定的“饥饿感”,会觉得“吃不饱”。所以在我们身边,越来越鼓励绘本教学,围绕校内脚本话题,筛选适合学生学习的同等难度的课外话题,既可以提供练习机会,又给学生有成长的空间。那么,在针对某一个话题的学习时,基于书本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所以在笔者看来,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思考更多的教学活动有着现实意义。这个活动可以放在课前预习,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尝试性地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对新学内容的认知。比如:在学习season这个话题时,学生在课前首先对预习内容有一个清晰的导图模式,从哪些方面学习了season,而通过有指导的学习后,学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新的发现和视角看待季节,在对思维导图的一次次完善中,知识的框架也越来越充实庞大。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对深度学习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学习,也应该不断用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改变我们同有的课堂模式和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成长、汲取有效营养的乐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4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