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环境下中职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职信息化教学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升到信息技术应该与教育“深度融合”。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在于课程教学设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推进过程中起着决定因素。唯有加强对教师理念、技术及实践方面的培训,才能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升级。
  [关    键   词]  信息化技术;中职教学;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010-02
   十九大之后,教育信息化进入了2.0时代。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教育信息化2.0,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每个人都要成为教育信息化2.0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基于本人从事中职教育的经验,现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思考,就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教学“深度融合”探索谈以下收获,供广大教师商榷交流。
   一、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有效整合是中职教学的必然手段
   (一)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有效整合是中职教学的必然手段
   众所周知,现在大部分中职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纪律性差,自我个性强,喜欢别出心裁模式,厌烦“灌输式”的学习,经常以“听不懂”来掩饰自己不爱学、不想学的心态,课堂教学中常出现消极、应付的学习行为。基于这种状况,本人认为中职教师应主动转变观念,汲取好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有效整合的作用与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系统中各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经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以改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达到优化学科知识体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过程。
   利用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有效整合的探索实践,成效显著,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首先,信息化手段,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信息化手段要基于中职生的学习基础和理解水平,将难懂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并在头脑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学会学习;再次,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即时统计汇总、双向传输等功能,实现即时评价和反馈,即时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双向互动。这样,教师也能即时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进度,比传统教学更加方便、高效。然而,这仅限于运用了信息技术,将中职课程系统教学进行了分割、碎片,属于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教学的初级阶段。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教学“深度融合”是中职教学的发展趋势
   从中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来看,90%以上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仅是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上,大多数采用的还是多媒体教学,比如使用图形、图片、视频、声音等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课堂教学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比较少,出现“只能像傻瓜一样地呆着”“很无趣”现象……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师生教学互动比较少难以达到教育信息化的期望与要求。因此,只有“深度融合”才可能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深度融合是中职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平台要支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包含教师向学生学习共同成长、要延伸在课后的学生学习。现在的亮点是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融合、新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目的就是要促使课堂上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每个学生都呈现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收获,教師解难答疑。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参与,教师只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和指导者,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做中学”“体验性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这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需求。中职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就是要考虑到诸多职业教育的理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平台不再是讲台,学生学习的资源不再是教师的教案,学生学习的模式不再是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利用“互联网+教育”新兴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实现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用耳熟能详的网络通讯工具,比如手机APP、QQ群、QQ空间、博客、校园学习平台等网络学习空间,将预习要求、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教学资源、知识拓展等导学内容上传到空间,为每个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开放的空间。学生根据教师网络学习空间提供的“导学要求”,课前利用网络空间预习新知识;课上交流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后利用网络空间巩固所学知识并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打破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情境,营造更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习者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和创新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中职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是做好教学设计
   目前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优势和效果也逐步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技术越来越精良、花样也不断被翻新。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教学是一门艺术,表现力固然重要,但实效性才是根本。并非所有学科、所有内容都需要信息化,“用不用”“什么时候用”“怎样用”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中职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是要做好教学设计。    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设计”首先应是优秀的“教学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突出实用性,它既要有先进的理念、高超的技术,又要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它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对学情的准确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判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到不盲从、不做作、不夸大、不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更不能用信息化手段代替学生的思考和实践。只有经过理性思考后,才能从教学的本质出发,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最终真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信息技术与中职教学“深度融合”决定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应逐渐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应致力于每个学生的需求,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在中职学生的眼里,他们希望所学的东西现在就是有用的,或是在生活中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也有学生提出他们希望学一些课程外的东西,比如怎样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创业,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做好准备。更多的学生希望他们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是有用的,学一种有用的技术与技能是他们选择中职校的重要原因。所以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不仅应着眼于教师教法上的不断创新,更应聚焦于学生学法上的不断改进。要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出发,致力于满足不同基础、不同能力、不同需要的学生。比如根据学生的反馈效果生成个性化的任务或者作业等。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型、提高型、课后型)准备了各自资源包(教学案例、办公案例),基础不同的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不同的案例去完成,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任务,掌握教学内容。例如:设计自我介绍PPT,设计的方案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型案例要求基础薄弱的学生运用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按照案例操作要求和步骤去完成;提高型案例要求基础相对出色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包括每页的切换、各个动画、背景、母版;课后型案例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从网络或参考书查阅各个类似资料,精心对比并充分考虑如何设计布局、配色、文字添加图形设计、绘图的技巧、简单点缀等,目的是提高对PPT制作的技巧,从而改变“一刀切”的传统模式,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四、信息技术与中职教学“深度融合”的决定因素是教师
   信息技术与中职教学“深度融合”的全面普及需要一定的时间,除了学校对环境、硬件的支持和配备外,还需着重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更新教师的观念,增强教师的信息化意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对教师理念和技术及实践方面的培训,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说,中职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信息技术与中职教学“深度融合”的成效。
   作为中职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理念的倡导下,我们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探索的空间,必须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以学生能力的提升作为检验信息技术与中职教学“深度融合”成败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提升中职教学质量,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先生曾说:“即使在信息技术运用教育投入巨大的国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没有明显提升,两者之间并不简单相关。技术确实很重要,但为了实现技术所体现的巨大潜能,各国必须提高投资的效率,关键一点是必须把教师推到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变革的前线。”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國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印发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教育部也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来,采取标准培训、测评、应用一体化模式,着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出台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测评指南,采取线上研修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主力,它不仅有赖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更有赖于教师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实的课堂实践。
   五、结束语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必须积极响应《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号召,坚持“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的基本原则,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和网络研修,通过集体备课、磨课、观课、评课、课题与教学研究等方式,建立校本(校际)研修常态运行机制,形成教研培训一体模式,切实提升教师技能,推动信息技术与中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雷朝滋.教育信息化2.0要推动构建“三个模式”[J].中国教育网络,2018(9).
   [2]张海生,范颖.“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新形态[J].中国远程教育,2018(10).
   [3]杜占元.让教育信息化2.0变为现实[J].中国教育网络,2018(5).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