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层层推进 螺旋上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语文教学中遇到平行结构的知识点时,如何通过变换多种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一种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认知在不断地思考碰撞中得到提高,思维品质得到螺旋式上升。
  【关键词】紧扣词语  补充资料  模拟情景  层层推进  螺旋上升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中的知识点之间既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递进关系,而是以并列关系呈现出来的,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小骆驼在与妈妈的沙漠之旅中,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童话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骆驼的这三个特点在课文中是以并列的关系呈现的,笔者把这种关系的知识点称之为“平行结构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在教学这种结构的课文时,往往手段单一重复,效果乏善可陈。为了避免在教学时泛泛而谈,流于形式,笔者采用了变换多种方式、层层推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漩涡之中,并呈现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趋势,使学生对“平行结构的知识点”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明白其中的巨大作用。下面就结合《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课堂实录,来谈一谈笔者如何在课堂中对“平行结构知识点”进行教学处理的。
  一、变换句式读一读,又大又厚的脚掌真有用
  【课堂实录】
  师:小骆驼们,让范老师和你们一起开始沙漠之旅吧!哎哟!老师的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拔不出来啦!小骆驼们,你们的脚还能走路吗?
  生:能!
  师:(故作惊讶)啊?你们的脚为什么还能行走呀?
  生:因为我们的脚掌又大又厚,不会像你和小红马一样陷进沙子里。
  师:哦?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纷纷说骆驼妈妈的话)原来是骆驼妈妈告诉你的呀!谁来把骆驼妈妈的话读一读?
  生: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來呢?
  师:老师发现这句话是以问号结尾的,但是却表达了肯定的意思,这样的句子我们之前也遇到过,叫作——反问句。谁能把它改一改,以句号结尾,而且意思还不能变?
  生: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一样,那陷进沙子里就拔不出来了。
  师:(PPT上对比出现反问句和陈述句)虽然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反问句给人的感觉是语气更加强烈一些。谁能把强烈的感情读出来?
  (生读书,重读了“怎么”这个词语)
  师:你刚才“怎么”这两个字读得很好,小红马无论用什么办法都不能拔出脚来!
  (生读书.重读“呢”这个字,而且语气上扬)
  师:最后的这个语气词“呢”,你读得可真棒!我们一起学着他们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小结:看来,小骆驼这又大又厚的脚掌虽然很难看,却能保证它的脚不陷进沙子里。小骆驼在沙漠里能顺利行走就靠它 ——(生齐读:又大叉厚的脚掌了)
  【反思】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臼见”,在反复的品读中,学生抓住了“幸亏”“怎么”“呢”等词语,体会到了小骆驼的脚掌是很有用的,而且还知道反问句能起到强调的作用。
  二、补充资料想一想,两个肉疙瘩可真不赖
  【课堂实录】
  师:小骆驼们在沙漠上走了好多天,一天,看到的是……
  生:茫茫的沙漠。(出示沙漠的图片)
  师:第二天,看到的还是……
  生:一望无边的沙漠。
  师:三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看到的依旧是……
  生:金黄的沙漠。
  师:这时候你会有怎样的担心呢?
  生:我们的肚子饿了怎么办呢?
  师:是呀,这么多天不吃不喝,可怎么办呀?
  生:我们背上的驼峰贮存了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师:原来如此,可是真的能坚持这么多天吗?谁来把骆驼妈妈的话读一读?
  生: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师:老师注意到你把“足够”这个词读得特别响亮,为什么这么读呢?
  生:这样读,是因为“足够”说明我们的驼峰里贮存的养料,肯定够我们穿越沙漠用的了,不可能不够的。
  师:我们学着它的样子,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PPT出示补充资料: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身体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轻声读一读这些句子,抓住数字想一想,小骆驼的两个肉疙瘩重不重要?
  师小结:是呀,骆驼有着惊人的耐力,尽管这么多天不吃不喝,也能行走在茫茫的沙漠中。
  看来,小骆驼的两个肉疙瘩虽然不好看.但在沙漠中却是必不可少的呢!
  【反思】教师适时补充相关的资料,有助于加深学牛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足够”一词说明驼峰可以贮存很多的养料,但是具体有多少呢,学生的头脑中是模糊的。当给出了一些具体可感的数字后,学生便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原来驼峰中贮存的养料可以给骆驼维持这么久的生命活动,从而加深了其对驼峰用途的认识。
  三、创设情境演一演,两层睫毛少不了
  【课堂实录】
  师:来,小骆驼们,我们再往前走!哎呀,不好了,沙漠里的天气说变就变,风沙来了(播放课件:黄沙铺天盖地,狂风怒吼)小骆驼们,赶快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
  师:好,风沙过去了,快睁开眼睛吧!你刚才听见了什么,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狂风在怒吼,风声很大。
  生:我感到风沙很大,眼睛都不能睁开。
  生:沙子被风卷着打在脸上,很痛很痛。
  生:我感到我的全身都被风沙包围着。
  师:是的,铺天盖地的风沙席卷而来,赶紧看看你们的鼻孔、眼睛受伤没有?
  生:没有!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师:这么厉害,一粒黄沙都没进你的眼睛吗?(生点头)那么,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生:幸亏我有两层睫毛,不然风沙一定会吹到我的眼睛里去的。
  生:原来我的睫毛可以遮挡风沙呀!
  生:原来难看的两层睫毛还有这么大的作用呢!
  生:老师,可为什么骆驼的鼻子里也不会进沙子呢?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学生!骆驼的鼻孔内有瓣摸,风沙来了可以关闭,而且不会影响呼吸哦!每次风沙一来,瓣膜关闭,沙子就进不去啦!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结合板书和学生共同总结:骆驼有一双——又大又厚的脚掌,能让——它的脚不陷进沙子里:驼峰——像两个肉疙瘩,虽然——不好看,却能——贮存很多养料;睫毛有——两层,能有效地——挡住风沙。骆驼的体力很赶,可以驮很多重物,在沙漠中很好地行走,所以人们亲切地称呼它们为——“沙漠之舟”!
  【反思】上课伊始,笔者就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为小骆驼,所以在情景体验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用心去感受小骆驼遇到风沙时的反应。当模拟的风沙过后,看到“小骆驼们”抬起头时那欣喜的表情。听到“小骆驼”们争先恐后地说他们的眼睛里一点沙子都没有进时,笔者发现这样的课堂是如此有趣,学生们的体验是如此真切,掌握的课内外知识是如此的扎实。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变换句式读一读,体会骆驼脚掌的用处之大和骆驼妈妈的自豪之情;结合补充资料想一想,感受驼峰贮存的养料之多、作用之大;最后模拟情景演一演,从而感叹骆驼两层睫毛的大用处。在这教学环节中,学生随着教学的逐层推进,越来越觉得小骆驼虽然外形不好看,但是身上每个部位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小骆驼的确是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教师在面对这种平行的文本内容时,通过自己的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让文本呈螺旋式的上升,让学生的认知在不断地思维碰撞中层层向上,破土而出,抽枝张叶,乃至开花结果,最后成为有鲜活思维的生命个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4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