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小学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强调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过程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审美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这就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美术课程,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的途径与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途径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發展,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美术课程目标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美术基础知识与绘画技能,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创新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途径,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知识传授,奠定审美基础
  传统美术课程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示范从而掌握相应的美术技巧,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是向学生引导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认识与判断标准。小学处于美术教学的萌芽阶段,有其自身的属性。因此,美术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已有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美学知识的引导与传授,要通过点、线、面以及大小、长短、明暗、色彩等美术基本元素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美术的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理论基础。
  二、引导视觉观察,加强审美感知
  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其艺术形式从本质上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视觉原理相关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逐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要多从视觉形象入手,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范例逐步引导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观察与探索。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美术现象,将学生置于一定的艺术情境中,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生活中的美。对同一个物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进行观察,在观察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同时,还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强调观察的重点与细节。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与相关教学用具、雕塑静物、中外名作等启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与兴趣,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
  三、强化名作鉴赏,培养审美情感
  让学生鉴赏名作,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美术作品都是由不同的点、线、面以及色彩等元素组成,不同的美术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是传播美术基础知识的典范,同时还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优秀素材。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中外名作不仅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同时还能够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欲望,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创造力。针对小学美术教学,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独特的年龄特征与心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教学语言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向学生展示优秀的名家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在创作时所流露出的审美情感与追求,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美丑分辨能力,使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四、开展作品评价,提升审美认识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开展作品评价,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认识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作品自评与互评活动。让学生通过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对作品进行评价,还可以开展教师点评、学生点评、学生互评以及交流讨论等活动,通过这种评价活动可以让学生发现与感受美。与此同时,通过这种针对性的评价与交流讨论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与交流讨论中加深对于每幅作品的感悟与理解,从而提升审美认识。
  五、组织课外实践,增强审美体验
  课外实践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本身与美术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绚丽缤纷、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最佳课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城市村庄、文化遗迹等世间万物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与自然美特质,都是进行美术创作的最佳素材,对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在大自然中进行美术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美术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美术创作的认识与思考,学生置身自然,通过美术创作实践活动,增强自身的审美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多样性以及复杂性等特点,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引导,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这也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小学美术教学教师需要在长期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美学知识的引导与传授,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加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强化学生对于名作的鉴赏,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定期开展作品评价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与评价讨论中,提升审美认识。此外,还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增强审美体验。因此唯有通过多种途径,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路畅.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7):15,19.
  [2]张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4):170.
  作者简介:谷悦铭(1989—),女,黑龙江人,硕士,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6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