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进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自然也被赋以更重要的任务。然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有一些传统的教学思维和理念与教学改革的思想相去甚远,形式了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误区。我们应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研究,探索出适合新时代、新教材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走出传统教学误区,积极带动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以下是本人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思想启蒙;唤醒;和谐;揉合;时效
   一、莫以成绩论英雄
   道德与法治作为思想学科,从根本上有别于其他学科,它的思想性必然大于知识性。但喊了很久的素质教育,终归未能真正摆脱以成绩论英雄的悲剧。学生整天拼命地背诵着各个知识点,却不懂得用这些知识来指导生活和提高认识水平。在考试中他们能流利的写出"如何认识自己",但面对老师的教育、同学的指正却无动于衷,全然不觉得:"他人的评价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考试中能答把"调节情绪的方法"答得头头是道,却因考试的失利闷闷不乐了好几天,甚至有时遇事任着性子来,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所以说,不能以成绩论英雄,而应以思想的启蒙和技能掌握为目的,不是孤立的学科教学,而应是以服务于生活和学习为宗旨。
   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在于唤醒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唤醒是内在潜能的启发器,它强于机械的外界机械的强加和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中我们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发表自己的想法或见解,这是有效思想交流的前提,也为教学提供的方向。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中找例子、找问题,并试图引导学生去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看法进行引导。这样既做到了学以致用,也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更有利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情感的提升。比如说,讲到"孝敬父母"中的"尽孝在当下"时,我先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给爸爸妈妈洗过脚?",大多数学生听了都笑着说没有。原因是害羞、爸妈自己会洗、没意识到。我并没有因此而大加评论或讲什么大道理,而是再给出一个问题:"爸妈给你们洗过脚吗?有多少次?",这时刚才笑着的同学笑不起来了,看得出这个司空见惯的情事这时唤醒了他们的思考。
   三、游离于两极的多媒体教学不可取
   参加各种听课和教研活动中,老师的教学模式大凡有两个方向:一是以老老师为代表的纯传统的说教模式,二是以年轻老师为代表的多媒体一堂到底。现今社会是互联网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在新的时代浪潮之中,互联网已经蔓延到人们生活中的一孔一隙当中去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技术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探索,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应该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把握好分寸,让多媒体教学技术更好的辅助教学,不要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教学中的多媒体可以是一张图片、一道歌、一个视频、一个微课……,不一定要把整节课的内容都呈现在屏幕上。
   四、应把道德与法治课与班主任工作揉合
   道德与法治课与班主任工作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当下,我国的初级中学德育工作和内容多而杂,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核心课程,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道德与法治课与班主任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和目标,那就是德育――培养拥有健全人格、具备合格知识结构、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所以,在德育功能上,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寓于知识的传授之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传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它的德育功能。班主任工作虽然烦琐,但其最重要的职责体现在引导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促进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并把它渗透到班主任具体工作中去,发挥其在班主任工作的正确导向作用。建构以道德与法治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
   五、教育要具有时效性,贴近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要具有时效性,就需要抓住生活。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一些新的事情,像新闻联播等各种媒体会进行报道。当代初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需要他们去关注一些社会时事、新闻热点。网络的普及让这一代初中生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而对我们教育者来说,我们更应该抓住时机,借助新闻等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如十九大,我们可以以此作为主题开展教学,给学生普及一下如今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形势等与国家有关的各种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国家,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爱国意识,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国家的小主人,树立更强的责任感。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恰到好处地用一些贴近我们生活和最近发生的案例进行教学。但这种教学一定要把握好时间,由于新闻具有时效性,我们必须要在它在最受关注的时候去进行讲解,一旦过了那个时间,人们对其的关注度也就降低了,那么它的教学效果也会下降。
   六、结论
   教育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汇聚一代人、几代人及至全人类的不断探索和智慧。时代的创新归根到底还是从思想创新开始,而思想创新应始于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老师,我们更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主动创新,摒弃陈旧落伍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深入学生,在教学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究总结,不断地改进教学,使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断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惠.回归美德--托马斯·里克纳品德教育思想及其反思[J].中國教师,2010(19):18-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53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