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对教材理论的讲解,而是要基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结合学生本身的条件和发展需求,来设计相应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发挥想象,强化能力,进而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那么在本文中,就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设计作出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有效提问
  围绕初中数学教材的主要内容来设计提问项目,能切实体现向学生提问的现实作用,也能够明显发掘学生学科潜能,促进师生间的良好沟通合作,而向学生进行提问不仅仅是对学生基础理解程度进行熟知,而更多的是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化。那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应在结合教材课程要求的同时,还应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此借助合理地提问,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化创造条件。
  一、 设置一些具有悬念性的问题
  设计悬念化提问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制,让学生在面对指定问题时产生压力,但又想通过努力找出其标准答案的急迫感,进而使学生在这种急迫感的促使下,进入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而初中时期学生普遍都具有较高的好奇心理,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年龄天性和教材要求,为学生营造充分探究性的课堂氛围,进而调动学生好奇心理,学生在好奇心理的在感召下,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有理数乘方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就需要借助对故事的讲述来设计问题:长官对打了胜仗的将士说,基于你的表现,想给你物质上奖励,你最想得到什么,都可能答应你。那位将军想了想说,我要求将10粒大米放入第一个盆子里,第二个同等大小的盆子里放入20粒。第三个盆子放入30粒……以此类推,直到放满第一百个盆子为止。请问:仓库里有这么多的米吗?学生急着想知道仓库里的米是否真的不够,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 设计实验性问题
  在课堂知识实践过程中,如果借助具体的事物操作,能够明显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进而使学生在欲望的促使下,拓展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对问题进行深化分析,直到对问题达到深化领会。这样的思考、学习过程能够让学生切实体验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增进学习信心。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进行中,就需要基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的思考过程由多个问号,逐步转变为条理化的解题步骤,让学生逐渐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借助这种递进化的知识点讲解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力,让学生在思考中总结出论证,调动学生进行知识探讨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例如教师在对正方体展开图进行讲解时,答案其实有很多,这时教师就可要求学生先自己动手制作正方体盒,然后再让学生用剪刀沿着棱剪开,展成平面。这种方法可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这样不仅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增强学生自信心,在课堂上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参加这一过程,无形之中就营造了一个活泼热闹的教学氛围。
  三、 设计分层问题
  对于层次化问题的设计,通常都需要经过从浅及深的过程,进而使学生逐步对问题进行深化思考。那么在问题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就可将繁杂性问题划分成多个直观化的小问题,继而对问题进行逐个处理,让学生学会对相似类型题目进行处理。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保证各个小问题间的难度差距呈现层级化。因为这种递进化问题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找到成就感,提高探索知识的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学生学习例如去购买西瓜,因为作为商品,西瓜的质量越大,花费就越多。但是并不是西瓜的质量大,消费者就越开心,原因是西瓜分为皮与瓤两个部分,如果皮的部分厚度大,侵占了过多的体积,那么花费同样的钱,皮薄的西瓜更为划算,也就是瓜瓤的体积越大,消费者越开心。如此,我们将西瓜看成是一个球体,设西瓜的内部密度是均匀的,此时西瓜的厚度是d,球体的体积公式是V=43πR3(R为半径),请问:
  (1)西瓜瓤与整个西瓜的体积各为多少?
  (2)西瓜瓤与西瓜皮的体积比是多少?
  (3)买大西瓜合适还是买小西瓜划算?
  此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分式乘法知识的掌握,问题的设置由简到难,符合层次化设计的规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同时题目也具备了一定的趣味性,引发学生更乐于参与思考。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因为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价值感油然而生,同时这种阶级性、层级性的开发方式让学生的大脑思维得到了更为科学的锻炼,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
  四、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学生在进入初中的学习时期都会表现出争强好胜的特点,容易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充满好奇。那么在提问设计环节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来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级别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欲望的感召下,总结出更多的问题,继而使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拓宽知识视野,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构建平面绘图来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切合教材要求的提问内容:如果需要以20个纸片来建立一个整理箱,这个整理箱的各个方面间都具有比例性,那么最后的提问内容就是,如何剪裁才能产生最为可行的建立预案。倘若是借助方程式的建立来总结标准答案,那么所得结果就必然是分数;倘若将一个冗余纸片来剪裁完整的整理箱,则能够顺畅设计出具有比例性的17个整理箱,并且也能够达到不浪费材料的程度,做到全面运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来设计提问内容,可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事物相结合进行考虑,进而为学生创建专业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并有效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以此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东.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8(29):56-57.
  [2]周超.试论有效提问如何激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6):136.
  [3]姬凤迁.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J].学周刊,2018(26):96-97.
  [4]王玉红.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优化[J].中國校外教育,2018(18):143.
  作者简介:闫长春,山东省聊城市,聊城文轩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