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的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一生的品质。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以及教学中的重要】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课程;计算机
  一、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类比讲解法
  比如:在讲Windows基础知识时,经常用到类比教学方法。如:讲授资源管理器,可通过观察“我的电脑”窗口来进行类比,比较两者窗口界面的不同,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再比如讲“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时,运用类比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才会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多讲多练。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在每次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应该说操作时间占70%,理论课只占30%。学生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观察与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兴趣较高,但对计算机的热情会逐渐下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布置相关任务,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或完成一件任务,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对学习计算机充满热情。如在讲解Word编辑时,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等操作竞赛,让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
  (二)直观法
  虽然现在中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学生来说,还是一门新兴的、新颖的课程,因而对计算机更是充满着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主机箱内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对此,我常通过现场实物展示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认识一下什么是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等,然后再简单地解释其作用。通过直觉的感官认识,学生就会解开心中的疑团,并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计算机基本结构的模型,这样学生就能够轻松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部分。
  (三)自选作业法
  在讲解Word中“综合应用”这一节时,根据学生对原有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我在这节课上运用自选作业法,不是纯粹的要求学生按照书本上的详细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而是让学生在根据自己掌握的基本技巧与理论知识自由发挥。然后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平台上演示给大家看,让全班学生分组进行讲评,比一比谁做得更简捷、更方便,从而使学生能触类旁通,共同学习与提高,这也体现了分组教学的应用。
  (四)讲练相结合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驾驭课堂教学。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相信“多媒体网络教室”系列软件大家都不陌生,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教师一边教,学生一边学,然后再加上教师有目的、有意义地指导与分组讨论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互动式合作学习
  针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和本学科的特点,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我在教学中也采用“互动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它是一种以个人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以互动、合作为精髓的学习方式,其优势在于:1.小组成员间能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2.能在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表现欲望的同时,培养集体荣誉感。3.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实践过程之中。4.形成了有效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课上与课下之间的立体互动,有效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老师做到少讲、多听
  学生做到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分组学习来完成学习目标。
  (二)要轉变教师角色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要由过去的学习控制者、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咨询者。这点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由以往的知识接受者向知识传授者的转变。让学生把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的启发、体会,或是把“无意间”学到的新知识、新方法谈出来,向大家演示,与大家交流。
  (四)不轻易主观判断,重视交流评赏
  在课堂上学生往往对自己完成的作品或任务感觉良好,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应注意多引导同学们去欣赏、分析作品,让学生谈出自己的创意、体会或演示自己的制作方法,让其他同学得以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研究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条件,探求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培养学生乐学、会学、主动生动地发展,把学生的“要我学”改变成“我要学”,养成积极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打开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之门,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全面地实施新课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1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