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评价策略与朗读指导同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任务,课本上的每篇课文都提出朗读的要求。而评价是进行朗读指导的重要方法,课标也提出对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做出评价。本文以教学实践为例,谈谈评价策略在朗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朗读;评价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到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教学,特别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可见,朗读不仅仅是大声正确地念出来,而是能够有感有情地品读。想要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就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评价策略是指导学生朗读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大多用在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而忽略了对朗读评价的指导。
  一、 思考与实施
  笔者以二年级语文下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为例,这是一首散文诗,里面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描绘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表达了小诗人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愉悦之情。笔者准备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让学生自觉体会课文中的意境,能够读出课文中每件事物所蕴含的情感。这样教学设计既能通过朗读方式理解课文,也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力求在一节课时内,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开始进行教学,一节课上完,回顾教学过程,发现了以下几个“意料之外”的问题。
  1. 朗读时间变长,朗读次数变多,可学生的朗读水平未见提高。在指导学生朗读“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时,笔者先请学生个别读,教师范读,再看着图片,体会其中的意境,自由读,最后小组读。光朗读这一句就用了5分钟,可是学生的朗读并没有起色,依旧和开始读的一样。
  2. 进行朗读评价,但效果不明显。第一次朗读指导并没有达到效果,接着指导“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这句诗歌时,除了不停地朗读外,笔者开始引导学生对朗读进行评价。可当评价朗读怎样,学生的回答总停留在表面,“朗读的声音很响亮”“朗读得非常有感情”。到底运用怎样的感情去朗读,只有少数的学生知道,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还是在里面滥竽充数。
  3. 太注重关键词的朗读,忽略整个文章的意境。笔者在教学前,对课文进行深度地挖掘,找出课文每句话的关键词,“热情”“睡”“游”等等,希望通过这些让学生进一步提高朗读水平。在指导这些词时,特意标出来让学生练读。本以为这样能提高朗读的水平,但是学生在朗读这些词时,刻意地读得重一些、轻一些、慢一些、快一些,放在整个句子中显得十分的僵硬。
  二、 分析与归纳
  1. 朗读形式太多样化,学生兴趣转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朗读需要形式多样化,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但是,这节课中,笔者根据教学设计,运用很多形式,却未能根据教学实际,恰当地选取形式。每个环节用上几种朗读方式,不但没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适得其反,学生的兴趣只是起哄读,没有深入到文本中朗读。这就引起第一个问题,课堂上花费很长时间,朗读次数很多,效果却未达到。
  2. 朗读指导不到位,流于表面。尽管笔者在课堂上也重视指导学生朗读,但大多仅停留在学生朗读时声音是否响亮,字音是否正确,音调高低、语速快慢、语气轻重等表面层次上。朗读指导未能真正地让学生领悟文本,感受语言文字,使学生在指导中提高朗读水平。
  3. 朗读评价语言运用不恰当,影响朗读的教学质量。朗读评价语言是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朗读评价语言运用是否恰当,影响着朗读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节课中,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笔者未能及时地进行深度追问。“你觉得他哪里读得有感情?”“他是怎么读得有感情的?”这样,就能更深层次地评价朗读,实现朗读目标。
  三、 措施与办法
  1. 选择正确的朗读形式,及时评价,实现高效课堂
  朗读的形式多样,比如在初识课文时,教师范读;对话教学时,采用分角色朗读;调动全班的积极性时,齐声朗读等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朗读形式,不在于形式的五花八门,而在于是否恰到好处,在于是否正确。每次朗读完,要及时地评价朗读情况。在教《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如果同一句诗在换不同形式朗读的过程中,本人能够及时地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朗读的优缺点,几遍下来,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有所提高,实现高效课堂。
  2. 改变传统的角色分配,师生互评,实现多样课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要话语权,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知识。朗读教学更是如此,学生不同形式地读,教师不时地指导评价。单一的朗读评价方式,使学生失去自主学习机会,也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然而,在课标中对朗读评价做出建议:“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所以,在课堂中可增加“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多样的评价形式。例如,教师范读,可以请学生评价教师的朗读情况;个别学生站起来朗读时,可以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课堂才能变得有趣、多样。
  3. 形成灵活的评价风格,启发评价,实现艺术课堂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灵活地做出評价。例如胆小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要以鼓励欣赏为主;对于朗读能力很好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明确提出要求。面对不同的课文,教师也要灵活地做出评价。例如本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欢快的小诗,评价学生朗读时要紧扣情感基调;而在朗读古诗时,教师就要启发性地评价朗读是否停顿得当、抑扬顿挫。朗读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发现。
  参考文献:
  [1]钱莉.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刘惠春.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学周刊(B),2012.
  [3]张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第一课时)课堂实录与点评[J].小学语文教学,2013.
  作者简介:
  鲁嘉萱,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8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