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纠正自闭症儿童过度追求“100分”的刻板行为的个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天津某小学一名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过度追求“100分”的刻板行为,采取文献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在近一个月时间内,对其行为背后的成因做深入了解、分析,通过多种干预方式,纠正其过度追求“100分”这一刻板行为,帮助他更好地适应随班就读生活,进而改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希望本研究能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家长等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自闭症;随班就读;刻板行为;行为干预
   一、引言
   近些年来,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成为他们的重要受教育形式。自闭症谱系障碍是指儿童在社会交往与行为或兴趣等行为表现上呈现质化偏差的一类广泛性发展障碍。自闭症的两大核心症状为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刻板的兴趣或行为。这也导致自闭症儿童在随班就读过程中往往伴有较严重的课堂行为问题。
   本文研究对象为天津某校的一名自闭症儿童,嘉嘉(化名)。该生在2014年时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进入小学前,嘉嘉的Peabody图片词汇测验(PPVT)为80,儿童智商联合瑞文测试(CRT)为105,属于智力一般的人群。其整体发育水平仅为59个月,神经发育水平为66.5个月。
   在校期间,该生有过度追求100分的刻板行为。表现为只要平时测试中没有得到100分就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发展为只要练习中有自己不会的内容就开始有情绪失控表现,并伴有严重的自伤行为、攻击行为和不适宜的情绪宣泄行为,严重影响正常上课秩序。
   二、成因分析
   经观察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该生有此刻板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环境方面
   抚养人对自闭症儿童的过度关注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自闭症儿童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并强化他的刻板行为。据我们与家长沟通,该生妈妈陈述,她在家会根据作业或测试卷来判断嘉嘉的在校学习情况,并会实行一定的奖励机制,具体做法是如果作业中没有错误或测试得了100分就会对嘉嘉进行奖励,奖励内容是玩手机和延长看电视时间。显然,对嘉嘉这样的自闭症儿童,这样的奖励机制如果一直持续反而强化了他的刻板行为。
   2.自闭症儿童的自身方面
   一方面,他有社交障碍,具体表现为他不明白如何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抗拒,而当其大声哭闹时他也不能正确理解和接受周围老师的解释和劝慰,同时他不懂得区分场合,导致其随时随地都会“失控”;另一方面,自闭症儿童的异常情绪导致他不会很好地表达,一旦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身体不舒服时,他们便会出现焦虑、哭喊、尖叫、自残等异常情绪或行为;此外,自闭症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使得在父母和老师眼中很平常的奖励机制却让他无法适应正常的课堂生活。
   3.任课教师方面
   由于我们中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去应对这样的特殊儿童,也导致我们在评价机制上对自闭症学生和普通学生采取了一样的评价机制。但对嘉嘉这样的自闭症儿童来说,作业中的斜线传递给他的直接信息就是他得不到奖励了,而其他评价机制的缺失也决定着他无法通过其他途径去弥补这个缺失,也就没有其他途径让他能重新获得奖励。这就使得他对教师采取的画斜线这种单一的评价机制非常排斥。
   三、行为干预
   为了纠正该生的刻板行为,我们主要通过三个阶段的干预方式对该生过度追求100分的刻板行为进行了纠正。
   第一阶段,诱导其旁观老师批改作业
   当嘉嘉情绪稳定时,我们会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让嘉嘉在旁边看,但双方不做交流,老师对正在批改的作业也没有任何评价。由于他的拼音基础非常好,一般能很快看出同学的错误。
   后期,老师和他有简单的交流。如:“这个题他做错了,我能给他画对勾吗?”“我给他画了斜线他哭了吗?”让他对批改作业的标准有清晰的认知。帮助他更好地明白老师所采取的评价机制,明白“斜线”是和“知识错误”相联系的,而不是和“不能得到奖励”相联系。
   第二阶段,利用自闭症儿童的刻板性,让其参与批改作业
   我们开始让嘉嘉参与拼音作业的批改。首先这个方法迎合了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同时由于他们重复、刻板的行为特点,他也不允许自己在错的知识点上画对勾。这就有助于其理解自己作业本上出现的“斜线”。
   第三阶段,利用同伴机制,重视模仿作用,旁观同学改正作业
   在融合教育中,應充分调动同伴的作用,教师应该多鼓励普通儿童与自闭儿童接触。这一阶段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其顺利将作业中做错的知识点改正过来。这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帮助其观察其他同学改正作业的行为。在融合教育中,年龄相当的儿童可以提供适当的社会和语言示范。自闭儿童可以从同伴中学习到学习和交往的方式。在本次研究中,同伴不仅担任了小老师的角色,还促进了自闭儿童沟通技能的发展。同时,低龄的自闭症儿童会利用融合的环境,观察并模仿其他普通儿童从而获得更好的技能。而让嘉嘉观察其他同学改正作业正是一个模仿的过程,模仿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学习途径。
   四、总结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该生能够平静接受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了。我们希望本研究能帮助纠正自闭症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使他们更好地适应随班就读生活,进而改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希望本研究能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家长等有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Elinor Ochs,Tamarr Kremer Sadlik,Olga Somo.ninclusion as social pratice: view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ocial development,2001,10:309-417.
   [2]徐胜.特殊幼儿融合教育个案研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5,61(7):61-64.
   [3]江小英,王婧.农村小学生对随班就读同伴接纳态度的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3(12):10-18.
   [4]石晓辉.融合教育中的同伴作用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7,86(8):8-11.
   [5]魏寿洪.自闭幼儿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杂志,2007(6):56-58.
   [6]张永盛,杨广学.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异常感觉反应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4(7):30-36.
   [7]田金来,张向葵.同伴介入法在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1):35-40.
   [8]陈冠杏,徐芳.自闭症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功能性评估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6(3):61-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2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