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力体验活动,提升教学境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通过“体验”和“内省”达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作”的境界。
   关键词:思考;渗透;感悟;升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通过“体验”和“内省”达到“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作”的境界。
   一、在阅读氛围中思考
   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和表述的方法。学生将在阅读时遇到的好词句抄在本子上交流,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对该记的内容背个滚瓜烂熟,使学生能借用“美文”的优美语言和谋篇布局。
   (一)课内读
   学生在充满真挚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心灵受到触动,不断发展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如教《游子吟》时,抓住“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细节描写,通过创设初读寻疑,理解背景;再读释疑,感知诗意;细读品味,体会诗境;熟读成诵,让爱升华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品读品情,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到:“老母亲担心儿子在外时间久,她要把衣服缝得牢牢的。母亲一针一线地缝,缝进对儿子的叮咛,缝进对儿子的祝福,缝进一位老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在读中品味到:“母亲的爱平凡而伟大,它往往存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声叮咛,一个抚摸,一碗香喷喷的饭……母爱无处不在。”在读中升华到:“我常常忽略了妈妈的感受,而在妈妈的心里,我是她的百分之百,以后我要孝敬妈妈。”学生在读中动情地说,专心地听,热烈地议,伟大的母爱在课堂洋溢,对母亲真挚的谢意也让学生娓娓道出:妈妈的“千叮万嘱”是多么有用,妈妈的背上是多么温暖,妈妈的语气是多么坚定……
   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诱发许多深情的表白。如钟××的《灯下缝衣》:我轻轻走到妈妈身边,心疼地说:“妈妈,夜深了,明天让我来干吧!”妈妈平静地说:“秀儿,你刚转学,还要花时间去补英语呢。只要你姐弟俩学习好,妈再苦再累也没关系。”听了妈妈的话,我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往下落。妈妈为了找到既适合她和爸爸干活、又适宜我和弟弟读书的地方,尝尽了“孟母三迁”的艰辛。我拉着妈妈的手,深情地说:“妈妈,请您放心,我早已立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志向,我相信您一定会品尝到‘寒门飞出金凤凰’的甘甜。”妈妈听了我的话,舒心地笑了。
   (二)课外读
   通过开展读书节、主题征文和优秀文章读后感活动等形式,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豐富体验。
   在 “读诗,快乐”的活动中,学生每日读半小时古诗,感知以经典古诗句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品读学习园地的“每日一句”古诗。随着 “好读诗、读好诗”的高涨热情,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明显提高,感到写作比以前轻松多了!
   二、在优美环境中渗透
   学生在移步换景的校园中感受美,形成诗意的心境,流露真情的习作跃然纸上。
   如谭××写“春天的校园”时,观察春回大地校园的一草一木有什么变化,联系自己的感受适当引用古诗,使《春天的校园》写出了新意:你看,书香园内到处洋溢着诗情画意:“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画作彰显着师生的文化底蕴。感恩园内的父母亭前的对联:“父谕谆谆欲求大业须求学,母辞切切若得真知必得师”,让同学们定下了目标:爸爸,妈妈,我是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亭梁上的颂亲诗让学生拨动了心弦:我们在享受爱的同时,要懂得珍惜爱、回报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在主题活动中感悟
   在诵读、表演、展示等节日综合实践活动中,优美隽永的字里行间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学生在经典中成长、成人、成才!
   母亲节前,宣传阵地讲述“班上妈妈”的故事,一个个妈妈呵护孩子的故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深深地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通过“写征文颂母爱、制贺卡表心意、做实事送惊喜”等实际行动来回报妈妈的爱。当一张张贺卡和一句句心里话装扮成一份份动感十足的黑板报时,学生被迷醉了,一个个赞叹的词语也就脱口而出了:脱俗的、厚实的、灵动的……
   在朗诵比赛中,周××倾情奉献的《爱我祖国,爱我校园》让学生产生了共鸣:“祖国缔造了无数的传奇:展示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抗震救灾,让灾区人民驱散一切阴霾,承载着逝者的梦想奋力前行;绿色的、科技的、人文的北京奥运会向奥林匹克运动提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顺利完成舱外行走的‘神七’实现了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祖国的历程是人民幸福的写照,学校的发展是我们梦圆的起点。”
   四、在实地采访中升华
   乡村的教育资源有着城镇里找不到的原生态,它淳真朴实的民风民俗、幽默诙谐的民谚歌谣、精美绝伦的民间艺术、历经沧桑的人文古迹等丰富的情境和多彩的题材,更易于让学生体味到生活的真谛。
   谭××在参观陈垣故居后写道:“我开始以为,陈垣先生一生这么辉煌,肯定会有千载难逢的各种机遇相伴随的。参观了陈垣先生的故居后,我才知道,陈垣先生的成功是由无数看似平淡无奇但却内含着精彩的细节组成的。我也要像陈垣先生那样,做好每一件细小的事情,练好本领,为建设教育强镇作贡献。”
   发动学生收集本村的门楼、牌坊、祠堂的对联,在课堂上予以鉴赏评价,不但很好地开发了对联本身的文学意义,强化了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意识,训练了学生精确、简洁、体面地运用语文的能力,还精巧地融汇了思想教育,让学生既得到了真善美的传承,又受到了乡村风俗习惯价值的指引。
   借力体验活动,提升教学境界。学生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心有所感,有愿望用自己的妙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写佳作。
   参考文献:
   刘雪娟.成功的起步:养成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2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