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赋权”促区域课改绽放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佟柠

  【摘 要】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是新世纪初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首批国家级试验区。20年来,惠山教育人逐步破解课改难题,涌现出丰富的课改成果,也逐步形成了以“赋权”为指导思想的区域课改政策实施模式。同担育人责任、尊重实践首创、共享课改经验,让惠山区域课改政策在形成政策内容、执行政策过程、彰显政策价值和创造政策环境等方面具有了区域特色,也让国家课程改革的政策适应了区域的“水土”,成为课改“政策流”最终影响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重要保障,释放了课改实践者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实施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8-0068-03
  【作者简介】佟柠,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无锡,214174)科研部副主任,正高级教师,教育博士。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国家确立改革目标、制订课程方案、研制课程标准,在政策层面上有完整的顶层设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就在于“政策流”最终能够影响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学生,以达到课改的理想目标。区域层面所采取的课改政策正是这一“政策流”影响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关键。因此,对于县区一级课程改革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而言,选择何种区域课改政策的实施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是国家首批课改试验区,20年来,惠山教育人逐步破解课改难题,涌现出丰富的课改成果,也逐步形成了以“赋权”为指导思想的区域课改政策实施模式。
   一、赋权:同担“育人”责任
   区教育局和区域内各学校是区域层面课改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然而对于惠山教育人来说,两者的分界却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从一定意义上说,两者是实现课改政策落地的共同“建构者”。国家课改政策的关键在于落实和执行,而政策执行的关键又在于政策相关人员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对于基层课改政策的服务对象而言,这些政策应该是服务“育人”。因此,“育人”就成为政策相关者的“共同利益”。
   为让“育人”的共同利益能够落实在学校、教师身上,惠山区教育局长期开展“学校办学水平考核”,把国家课改政策要求和相关任务分解为可以操作执行的评估细则,既有学校必须完成的“规定性”动作,也有学校的“自选”动作。例如,与课程改革实施目标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校本教研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有着明确的要求,规约着学校为实现课改基本目标而采取切实行动,并考核其达成度和有效性。同时,也设有办学特色项目,鼓励学校基于条件,围绕自己的育人目标,在课程、教学、评价的某一个方面创出课改特色。惠山区内各学校也高度重视“办学水平考核”。基层校长普遍认为,“办学水平考核”能够引导学校紧紧围绕课改目标开展工作,又同时给予了学校创造性突破课改难点和办出学校特色的机会。
   在惠山教育人看来,“赋权”的实质在于共担“育人”责任,让教育局、学校和教师站立在共同的价值立场上,以此来关照课改政策实施过程中,政策相关者的“目标—行动”框架。這不仅能对各学校落实课改政策的情况进行真实评估,同时也实现了区域课改政策的“社会建构”。
   二、赋权:尊重实践首创
   课改政策是课改理念和课改实践的“调节器”和“指南针”,能解决问题和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是课改政策的重要特征。[1]因此,在区域层面上贯彻落实国家课改政策,就需要区域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在课改进程中面对的普遍或者特殊难题,有效指导区域学校和教师开展课改实践。课改政策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认识到课改政策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不能仅仅重视政策的制定,而更应该重视政策的实施。更为重要的是,不能仅凭自身的初步认识和判断就下结论,而是要尽可能采用经过实践检验的可行政策。
   在历时20年的课改实践探索中,惠山区教育局让学校在真实的情境中去实践,充分信任学校的创造力,尊重学校开展深度实践的权力。在各学校依据自身的特征开展探索并形成了可供操作的成果之后,再在区域层面上进行推广,从而形成发现典型、提炼经验、表彰推广的课改政策实施模式。2011年,惠山区对区域课改十年经验进行总结,形成了“二期课改”的指导思想,其中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率先探索出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学目标叙写等技术路径就成为区域推进课改的典型。2014年,惠山区再度对区域内课改先进经验进行推广以进一步推进课改迈进。时至今日,在惠山区每年的教育工作指导意见中,提炼学校实践经验来形成指导意见,已经成为主要路径。惠山区的课改政策,带有明显的改变教师认知图示,营造课改文化的特征。而且,惠山区以鲜活的实践经验作为制定政策的基本依据能够被广大学校和教师所接受和认知,具有操作性。
   在惠山教育人看来,“赋权”的关键就在于能够充分尊重区域内基层学校和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方面的首创精神和实践成果,要有敏锐的课改政策制定的风险意识,让课改政策具有经过复杂实践检验的特征,从而发挥以政策助推课改落地的作用。
   三、赋权:共享课改经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的制定、颁布与实施过程也是形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话语体系的过程。在区域内,课改的相关者围绕课改目标,是赞许还是迟疑,是路径明晰还是一片茫然,这些都与课改话语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政策就是一个话语体系,政策的制定和形成过程,就是这个话语的形成过程。[2]在区域内,如何形成能够持续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课改话语就是区域课改政策形成与落实的关键。
   政策话语的形成并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在区域特征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检验、多方交流互动之后形成的。惠山区关注课改热点、聚焦难点,通过发现课改典型,对符合课改精神的实践经验进行挖掘,召开各种经验交流会,围绕省市的一些重点项目开展各种研讨,在区域层面上共享课改经验,对区域课改话语的界定、陈述模式的建构、概念群与策略不断进行澄清,逐步形成了区域课改政策的话语。例如,在惠山区“一校一品”展示活动中,区内各学段学校,纷纷展示交流自己的育人目标、育人模式和育人成果。西漳中学“为了学生自信从容有尊严的未来”,堰桥高中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天一实验小学培育焕发活力、崇尚礼仪、传递爱心、彰显智慧的“新阳光少年”,石塘湾中心小学培养“快乐的劳动者”等。从这些展示交流的话语中,不难发现各个学校已经围绕着“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等当前课改领域的核心问题来建构自己的话语表达。
   在惠山区开展的经验共享活动中,区域层面想要传递的课改理念与学校所创生的实践经验在不断互动中,形成了一组区域课改概念群和系列课改策略。在有关学校教育哲学、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与学校共识的概念群。例如,学校育人目标的校本表达、学校课程体系建构、创新育人环境、转变育人模式、变革学习方式、发展教师专业社群等这些学校特色汇集表达着区域特色。这些政策话语通过承接、共存与运作的形式,最终在区域层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中联系到了一起,最终凝练和表达着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话语,为推动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挥作用。
   纵观惠山区20年来围绕课改的有关政策文件,以直接指导性文件提出区域课改管制的、规范的文件较少。这类文件在内容上的特征往往具有忠实执行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为特征。惠山区大多数的课改政策,是在区域层面上引导学校积极开展课改实践,对典型学校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挖掘,从而形成能够在区域层面上得以推广的具体措施,并多以“指导意见”“总结汇报”“交流展示”等方式来推广和执行。这充分说明,作为国家首批课改试验区,惠山区在区域课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秉持“赋权”的指导思想。
   “赋权”为惠山区域课改政策在形成政策内容、执行政策过程、彰显政策价值和创造政策环境的诸多方面打造了区域特色。也正因如此,“赋权”让国家课程改革的政策适应了区域的“水土”,成为课改“政策流”最终影响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的重要保障。“赋权”更让区域课改绽放活力,让基层课改实践者能够以“育人”为共同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创造性解决课改面临的问题,形成课改智慧,在经验交流共享中形成政策话语,推动了区域课程深度变革。
  【参考文献】
   [1]蒋园园.教育政策执行复杂性研究:复杂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1(7):10-14.
   [2]涂端午.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及其应用[J].复旦教育论坛,2009(5):22-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7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