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生态学学科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禾

  摘要: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培养合格的生态学创新人才,是推动及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如何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科研训练体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构建合理、可操作、高效的三位一体教学体系,探讨生态学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生态学;教学体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4-0195-02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学科体系,普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1]。在这个环境背景下,培养适应新时期的生态学专业人才面临很大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创建“双一流”高校及学科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南拥有优良的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高、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继续保持优良,在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走在全国前列。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于具备生态学专业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广,无形中也推动了生态学专业人才模式的不断创新[2]。因此,如何建立适应创新教育需要的教学体系已成为很多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3]。生态学作为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生态环境发展形势和当今社会对生态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通过课堂生态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性教学、立足热带森林的生态学实践教学、结合科研的生态学实践教学等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探讨生态学教学体系改革。
  一、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
  生态学作为我校最为传统的课程之一,生态学课程体系主要由普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种群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动物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组成。通过教学能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生态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基础研究及应用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生态学在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下,对于课程所涉及的主要理论教学内容展开深入调研和分析,适时添加一些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科研成果、研究热点、研究方法和发展动态,推行具有热带地区特色的课堂理论教学,既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吸引了学生的关注,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生态学是理论与实践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理论成果是通过实践检验所形成的,因此实践教学是生态学必修课[1]。实践教学可以分为实验室实践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4]。实验室是让学生践行学以致用的实践教学场所,培养学生利用已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应对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5]。实验内容设计有基本的验证实验、专业的探索实验和综合性的创新实验,实验设计有单人操作、双人操作以及5—10人组成的小团体共同完成的实验。单人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能力,同时避免个别学生滥竽充数;双人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小团体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将实验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提高师生对实验室实践教学的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严谨的科研态度。
  野外实践教学是将课堂移到大自然的现场教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互动性的特点[6]。海南省水热条件充沛,拥有典型热带生态系统资源,为生态学野外实践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结合农林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海南自然资源条件,编制了学生实验指导手册,明确了实验目的,在开展野外实践教学前,提前安排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到野外现场教学,引领学生仔细观察,随后布置课后作业,给予独立思考的空间,再进行交流总结提升认识,通过野外实习认知,引领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不断吸收新知识,应用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根据课程教学任务的需求,依托海甸与儋州两处农科基地,开展基地内生态站“水、土、气、生、碳”五大监测;同时依托海南霸王岭、尖峰岭、五指山等自然保护区内的样地,让学生了解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特征,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更好领会课堂教学内容。通过野外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观察、操作和野外调查能力,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利用新技术与实验手段,配合先进的仪器设备,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科学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而形成自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7]。
  三、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科研训练教学体系
  大学本科培养教学体系一般设计是大一、大二侧重于基础理论学习,但是对于科学实践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一起开展实地生态学调查工作。利用科研优势助推专业人才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施,不但能让学生牢固理论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潜力,通过让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生态学理论的理解,提高科技创新能力[8,9]。当前研究生作为高校从事科研活动的中坚力量,在就读期间能掌握生态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科学理论和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研究方向和及时跟踪相关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因此构建研究生带本科生与科研训练一体化教学体系,培养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生态学专业人才[10]。研一的学生侧重于理论学习,因此选择研二,最好研三的研究生带大三、大四的本科生,共同参与科研项目,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双赢模式。在研究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本科生在参与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或调查、数据分析、撰写总结等工作时,可以搭把手,帮助研究生完成查找文献、做实验、实地调查和数据录入整理、撰写总结等工作,这样研究生可以减免很多琐事,节约时间,专攻关键问题,本科生在完成琐事的同时能跟随学习,随时随地得到有效指导,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在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时,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也能完成,为今后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近两年来,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兴趣日趋浓厚,个别学生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通过课堂、野外实践和科研相结合,提高生态学专业学生的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殿伟,郝婧玮,赵钥琪,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生态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交际,2015,(6):236.
  [2]林长存.生态学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析[J].中国林业教育,2015,(6):24-27.
  [3]李玉清,邹静.农业高校实踐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难点及建议[J].高等农业教育,2014,(5):38-40.
  [4]马密霞,李放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71-174.
  [5]陈继峰.生命科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272-274.
  [6]傅卫民.探索现场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44-145.
  [7]张春雨,赵秀海.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植物生态学”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林业教育,2013,(4):70-72.
  [8]羊礼敏,段仁燕,黄敏毅,等.提高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对策[J].高师理科学刊,2017,(12):94-96.
  [9]熊飞,刘红艳.科研导向式生态学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0):194-195.
  [10]范亚文,刘保东,刘妍,等.基于科研项目对植物生态学研究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9):22-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00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