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由于文言文本身在语用习惯、语法等诸多方面均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一直以来对许多初中生而言具有较大学习难度。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同时达到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积极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在这一背景下,在对思维导图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重点针对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应用
   本文研究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在帮助人们正确把握思维导图,对其基本概念、应用价值等形成客观认知的同时,丰富相关研究领域的理论研究。并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高效开展文言文教学,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提供相应的实践指导与帮助。
   一、思维导图的简要概述
   1.具体含义
   由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学者东尼·伯赞首提的思维导图最初被用于记笔记,其主要指的是一种极具实用性的图形技术,依托文字、图片以及线条,对抽象的人类思维进行具象化表达。思维导图一般以一个核心关键词或是关键想法作为中心,由此逐层延伸出不同层级的分支,从而清晰明确地表达、展示出各主题间的层次关系[1]。
   2.主要功能
   思维导图一般具有描述、表征、设计与评价等主要功能[2]。首先,思维导图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形象描述抽象的事物,将原本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使得人们能够根据其中所展示出的核心关键词而快速了解问题根本与关键之处。其次,思维导图可以有条理地记录与表达各种信息,对复杂的人类思维进行清晰梳理和展示。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则是思维导图最为直接的特征,而人们在逐步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不断进行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进而重新调整、优化思维导图,以达到真正解决核心问题,发散人的思维的效果。最后,思维导图可用于客观评价,即人可以根据具体思维过程,并结合整体画面结果,对思维导图当中或显性与隐性的内容、层次关系等进行客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调整与持续完善。
   3.应用价值
   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整体学习成效,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等方面均具有积极作用。由于思维导图可以利用直观形象的图片,配合线条与文字等将原本抽象的思维过程及知识内容清晰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其新颖的形式和重点鲜明、条理清晰的优势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创新性,同时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突破重难点教学内容[3]。另外,教师在引导初中生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培育其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借助思维导图将新旧知识或是不同學科间的知识内容进行相互联系,形成一种“头脑风暴”,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初中文言文学习,并获得全面发展。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1.课前预习
   为有效说明思维导图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本文选择以《小石潭记》一课为例。首先在课前预习阶段,笔者先利用相关教学微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微视频内容,使其能够快速把握课文基本内容,了解其中的重难点内容。随后,笔者则引导学生围绕微视频中展示的相关教学内容,以小石潭记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关键词,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完成本课的课前预习。在该思维导图中,围绕小石潭记这一中心词,学生需要利用线条分别设置出四大一级分支,包括文章内容、作者简介、思想感情与文言基础,对各一级分支进行深入细化,梳理并绘制出相应的二级分支。如在作者简介这一一级分支中,学生还需要设置包括作者生平经历、其他作品以及本文写作背景等在内的其他二级分支。在文言基础知识的一级分支中,则需要下设虚词与实词、文言句式等二级分支。相比于以往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快速浏览的传统预习方式,将思维导图运用其中不仅有助于增强预习环节的新颖性,同时也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将该课重难点内容展示出来,进而有效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前预习,为后续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新课导入
   在新课导入环节,笔者则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方式。首先通过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工具,穿插播放多幅柳宗元从朝廷重臣,一朝受贬,被迫谪守永州的图片,引导学生站在柳宗元的角度上揣摩其贬谪途中的心路历程。随后向学生动态展示一小段小石潭的风景视频,在为学生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目光之余,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柳宗元面对小石潭的秀丽景色,在游览时会产生何种感受与体会。在对学生进行相应启发和引导后,笔者则积极鼓励学生结合其以往文言文学习经验,在其课前预习中所绘制的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立足本课内容将涉及的新知识加入其中,进而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整合,在思维导图的联接下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
   3.课堂讲解
   在课前预习与导入环节中,学生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对《小石潭记》形成初步认知与整体把握,此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则需要继续运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对文本展开精读、细读,使得学生能够深化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成效。例如在讲解本课的写作思路时,笔者首先根据学生实际及其真实意愿,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要求各组学生在组内共同阅读本文内容,提炼出每一段中的核心内容,将其补充至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中。随后在组内互相分享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并对其进行相应完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本文共分为5段,首段主要讲的是发现小潭,第2到第4段则依次描写了潭中景物、潭水源流与潭中气氛,最后一段则主要抒发了作者的游览感受,并对同游者进行了相应记录。在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写作思路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对整体文章结构、文章核心内容形成深入认知。此外,为了能够进一步细化、充实思维导图,笔者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根据其思维导图中列出的写作思路,将本课涉及的相关文言基础知识融入其中,并继续设置二级、三级分支。如在思维导图中,以写作思路为核心关键词设置的一级分支“发现小潭”中,可以细分出三大二级分支,分别为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而小潭出现这一二级分支还可被细化成水声与佩环两大三级分支,潭的结构则可以被细分成坻、屿、嵁、岩四个三级分支,周围景物可下设树作为三级分支,并继续分出摇缀与披拂两个四级分支。按照这一方式层层引导,使得学生能够一边细化与完善思维导图,一边发散自身思维并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4.课后总结
   在教学的最后,笔者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其从课前预习直到完成整篇文言文学习中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及相关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使得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原本零散的知识进行相互联系,进而构成一个庞大、完整的知识网,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直观了解本课所学的知识内容,对其中的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复习。另一方面,笔者也积极引导学生相互分享、展示自己在文言文学习中绘制的思维导图,鼓励学生结合自己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文言文的整个过程,对学习表现、学习情况以及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自我点评和相互评价。进而有效落实教学评价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对自我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可以在日后的初中文言文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在课后,笔者还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利用其绘制的思维导图,按照文本的写作思路复述出文本内容,并进行全文背诵,由此进一步加深学生记忆。
   三、关于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建议
   1.注重思维导图日常教学渗透
   通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可知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但考虑到仍然有许多学生缺乏对思维导图的深入理解与认知,且缺乏较高的思维导图绘制能力。因此本文认为教师在实际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时,还需要有意识地加强思维导图的日常渗透,例如教师可以将与思维导图有关的微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至班级群或是学习平台中,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需要,下载浏览相应的教学资源,从而有效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内涵及其绘制方式。此外,教师也需要深入践行生本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兴趣等,鼓励学生自行成立思维导图兴趣组,引导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能够自觉运用思维导图。并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思维导图绘制比赛等实践活动,从而使得初中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与把握思维导图,并逐步形成较高的思维导图绘制及运用能力。
   2.立足实际合理选用思维导图
   在將思维导图实际运用在初中文言文教学当中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并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避免出现思维导图过度滥用的情况,反而影响其应有效用的发挥[4]。例如笔者在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小石潭记》的教学时,发现有部分学生绘制图文式的思维导图较为困难,因此笔者转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点,采用文字式的思维导图清晰展示出相关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引导学生积极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需要与教学内容,合理选用多样的思维导图形式,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思维导图搭建其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3.重视引导学生深入应用思维导图
   本文认为,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并非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而是需要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深入、灵活运用,使思维导图可以更加层次分明、直观形象地凸显出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具体文本内容。因此教师还需要在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适时的指点与引导。例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内容,对零散分布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整理与归纳总结,而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以往所学知识内容,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机联系并及时补充在原有思维导图上。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文字、线条、图像等元素,逐层展示出各知识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由此保障思维导图的完整性。而在教学最后,教师还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其思维导图的绘制及运用情况进行评价与总结,并要求其利用思维导图完成文言文的背诵、记忆,由此使得学生能够将思维导图真正实践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
   总而言之,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对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时,需要充分立足学生实际,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合理引导学生选用相适宜的思维导图,并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对思维导图的渗透,使得学生能够自觉形成思维导图意识,主动将其运用在文言文学习中,令思维导图的应有效用得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当中得到更好的发挥与展示。
   参考文献:
   [1]祝莹莹.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刘文亚.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51-53.
   [3]徐艳丽.课例浅探: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27-128.
  编辑 王彦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7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