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专业型社团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建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郑玮

  摘要:在创新创业浪潮不断深入的今天,高校专业型社团以理论深化、实践拓展、文化熏陶的优势,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但当前专业型社团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理念滞后、缺乏政策性支持等诸多问题。专业型社团可以凭借实践创新、文化浸润和资源整合的三重动力源直接拉动创新创业教育,成为课程体系之外的第二助推力。为充分发挥专业型社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就要重塑创新思维的价值取向,给予专业型社团足够的支持和更为科学的顶层设计,改善高校专业型社团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运行环境,使社团在深化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三重拉动力得到良好的协调与配合,为学生提供碰撞灵感、发挥创意、实践创新的新舞台。
  关键词:高校;专业型社团;双创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2-0058-03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无疑是高校教育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以“创青春”“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大赛也如雨后春笋般推动着整个高等教育创新创业的浪潮。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宗旨的一种教育趋势。在当前高等教育模式的现状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尝试,除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也不可或缺,两者综合发力,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地。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强调创新创业教育要支持高校学生成立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可见,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和第二课堂的引领,大学生社团组织在激发和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1]。纵观众多大学生社团,专业型社团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转化为现实。
  一、高校专业型社团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高校社团主要分为文化娱乐型、专业知识型和志愿服务型等,它们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发展各项素养的平台。其中,专业型社团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整合相关有效资源,实现专业知识和社团活动的巧妙结合。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实践性的重要场所,对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及推动创新创业人才的塑造,具有第一课堂及其他社团不可替代的优势。
  首先,理论深化。专业型社团创立的目的及所开展的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内容的多维度、深层次拓展,是教育教学成果的深化,也是专业型社团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首要责任和基础。
  其次,实践拓展。社团开展的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专业知识的实践化运用,在这里,学生可以用理论进行验证,有利于解决专业知识学习僵化问题,同时也是激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思维的突破口。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不能离开理论的根基,更不能离开实践的应用。在这方面,专业型社团的专业性和实践性暗合了这种要求。
  最后,文化熏陶。相较于第一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式,专业型社团更多采用“学生主体、教师指导”的方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激活,可以提高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精准性及融合度,让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得到转变,创新素养得到提升。学生社团是以兴趣为出发点组成的党团领导下的学生自治组织,有志向的学生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团队成员,使创新创业的热情更容易得到释放和鼓励。
  因此,充分调动高校专业型社团的潜能,将其开拓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型平台,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二、专业型社团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专业型社团往往与其他类型的社团发展趋同,主要依靠学生开展活动:一方面理念滞后,学生往往不能把握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潮流,导致一些活动内容与形式陈旧,与时代和社会脱节;另一方面,缺乏政策性支持,导致专业教师参与热情不足,投入和重视程度不足。这些都直接导致活动质量不高、产出项目质量受限、作用不突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无法产生有效聯结等问题。
  三、专业型社团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功能定位
  专业型社团以其独特的作用,成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之外的第二助推力,它是以三重动力源直接拉动创新创业教育。
  (一)以实践创新为核心动力源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就是鼓励实践创新,在创新过程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全面发展。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除了要保证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外,还要有一个实践的着力点,否则创新创业教育就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从这个角度来说,专业型社团以其活动主体的自主性、内容的专业性、形式的丰富性、参与的实践性,无疑可以作为实施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载体。在社团中根据需要创设各类情境,有助于增强自主探索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引领学生从知识消费向知识创造和知识分享转变[2]。走访调查发现,以专业型社团为圆心开展的项目或作品,更容易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从侧面也佐证着眼于实践创新的专业型社团可以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源之一。
  (二)以文化浸润为环境催化力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趋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对比第一课堂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专业型社团能够更加灵活、多元,由专业直接对接学生创新创造,无形中就为激发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同时,以兴趣和志向为依托的专业型社团可以说是学生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创新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精神动力。
  (三)以资源整合为外部拉动力
  在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过程中,单靠几个学生的热情是无法满足的,各种资源的引入、整合就成为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把社团打造成一块磁铁,将需要的资源吸附过来,将优秀的人才和资源组织起来,通过持续的迭代和调整,实现最优配置。   在内部,社团本身可以作为储备的人才库,打通相关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壁垒,让项目拥有一条与生俱来的纵贯线;社团历年累积的项目库可以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一个较高的起点,以项目驱动可持续创新的动力;指导教师的介入,又使有想法的学生能够更有效率地找到相关方向导师,形成导师库。在外部,以社团为平台,可以解决企业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链条过长、成本高等问题[1],更加合理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为创新创业的深度转化提供最优解,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动力之一。
  四、构建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为目标的专业型社团
  为充分发挥专业型社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价值,要坚定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给予专业型社团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和更为科学的顶层设计,改善高校专业型社团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运行环境,使社团在深化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三重拉动力能够得到充分协调,为学生提供碰撞灵感、发挥创意、实践创新的动力。
  (一)重塑创新思维方式的价值取向
  无论是国外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模式的经验,还是我国出台的各种文件,国家大力提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以创新为魂,以育人为本,着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意识,为其终身发展打好基础”[3]。
  因此,以社团为平台,就是要借助各种活动或项目,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4],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将学生塑造成为创新型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建构而不是教导来学习,用思维与世界对接,应对不对称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未来[5]。这是依托专业型社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
  (二)构筑合理的保障体系
  依托专业型社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探索性的尝试,专业型社团作用和影响力的发挥必须依靠学校或者学院层面的各种支持和保障。具体来说,包括三个层面:政策层面,要充分认识到专业型社团的重要性,给予其不同于其他社团的待遇,提高学生的认可度和黏合度,可以通过评定职称、评奖评优等激励机制激发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热情,使有志向的学生“有师可循”;搭建平台层面,积极在场地、经费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争取校企联合,为专业型社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项目的培育赢得更宽阔的空间;评价机制上,不可操之过急,要认识到专业型社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简单用短期项目的产出率或者各项比赛的获奖率衡量专业型社团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贡献,要容忍项目长时间培育的孵化过程和不可避免的失败。
  (三)立足专业型社团构建人才库、项目库和導师库的运行体系
  第一,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库的建设,汇聚大学生朋辈力量,营造氛围。社团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互激活的舞台。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以社团为媒、项目牵线,将那些有同样想法的学生汇聚起来,形成人才梯队,为培育高质量的项目奠基铺路,同时在追踪过程中,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精准帮扶。
  第二,推动学生项目库的建设,发挥集体优势,深耕细作。项目库是努力提高成功率的又一法宝。很多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有创新创业的想法,但是囿于自己的视野和专业水平,很难构思出具有独创性和可行性的项目。如果以社团牵头整合有价值的项目进行追踪、测评,一方面可以使有同样想法的低年级学生避免重复性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有价值的项目得以传承,避免高年级学生因毕业导致项目搁置,让这些有价值的项目可以向纵深方向挖掘,深耕细作,为项目孵化提供必要的时间和资源储备。
  第三,实现导师库的资源整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与精度。实现利用专业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这无疑需要教师高角度、专业化的指导。目前,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为参考,大多数教师是选择自己熟悉的学生,学生也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并没有将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所以,通过专业型社团搭建平台,将各方面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邀请入库,根据教师的专业方向和学生的特点、兴趣最优结合,充分发挥导师、项目和学生的价值,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大效果。
  总之,依托大学生专业型社团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阵地,切实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思维转变成基于创新创造的学习,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应对智能化时代的挑战,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刘磊等.高校双创教育与大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的耦合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8).
  [2]陶佳等.实践、沉浸与协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大学生创客社团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8,(9).
  [3]汪劲松.以创新为魂 以育人为本 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N].人民日报,2017-03-28.
  [4]杨红梅.融合大学生社团的地方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4).
  [5]伊藤穰一,杰夫·豪.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M].中信出版社,2017: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29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