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深入和影响,我们越来越发现公民的道德素质对于社会发展是何其必要,所以对于教育工作而言,在学生小学时期的德育工作,就必须做到一板一眼,才能满足自身成长及未来融入社会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现时代小学生德育工作进行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思想道德;小学德育;学生心理
  一、 目前我国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实效性的主要阻碍问题
  (一)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的教育工作以应试教育主要成绩而区分和升级,所以广大教师和学校工作者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牵引,导致一些自身和学生忽略了德育工作的必要。他们认为,成绩分数是考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真正标准。德育工作的忽视心理也让原本设有道德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变得可有可無。负责德育知识内容教授的教师在课堂上也仅仅是照本宣科地进行课本内容的流水阅读,忽略了与学生自身的交流和沟通,更有甚者直接将数学、英语等课程代替,他们认为必修课程对于学生的成绩更加重要,所谓的德育教学就是在浪费时间。由此种种原因,便导致德育教育工作难以落实,质量无法保障。
  (二)德育教育工作未能与时俱进
  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引领时代的进步,对于教育工作而言也同样如此。所以,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也应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由于不能用新时代的价值观和思想引领德育教育的工作,部分学校的德育教师沉溺于书本知识,沉迷于传统教育道德的思想。这既是对小学生思想认知的禁锢,也阻挡了他们对书本中外来文化的吸收。学生既没有了广阔见识,也无法开放自己的头脑。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未来实现自我发展,无法为其提供思想道德基础,从而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
  德育工作及思想道德工作。学校不仅有教育的义务,家长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但许多现实问题的干扰,许多学生家长认为自身只是负责管理孩子的日常起居,只要能够让孩子有好的学校接受教育即可。再加之自身工作以及社会的压力让他们更加注重自身孩子的成绩提高,忽略了他们从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的心灵的成长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题。更有甚者认为,孩子进入了学校,便不再与家庭有关。忽视的心理让他们与孩子的成长脱轨,让他们无法及时与孩子保持沟通,对孩子在这一阶段接受的最大变化和成长没有足够的把握和了解,仅仅注重外在,而忽视了内在的塑造和培养。由于许多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溺爱,他们并不会存在为他人考虑的心理。同时也忽略了人际交往中许多简单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部分家长同样对孩子期望超过了现实。巨大的辅导班压力也给孩子造成了过多的学习压力。不仅学习没有动力,同样也造成了成绩和金钱才是重要的思想认识误区。让学生无法形成一个正确而又科学的价值观,也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一定的阻碍。
  (四)德育工作理念陈旧,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依旧将灌输式的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流形式。所以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枯燥而又形式化的教育方法不仅影响着德育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德育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无法吸引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同时学生也自认为德育课并非必修知识课,便会在课堂上难以提高自身的听课效率。由于德育教育课与其他学科不同,不仅需要学生的充分理解,也需要他们有一定的道德情感共鸣,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但枯燥单一的课堂形式加上学生自身的不重视程度,以及教师自身也不能全部掌握如何形成一个正确的德育教育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的不充分运用也导致了小学德育教师自身的理解程度较低。以上所有心理不仅大大影响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也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
  由于目前的教育形势,部分学校更加注重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学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也让升学质量的关注度直线提升。这正符合应试成绩引导下的教育重点,于是便导致德育教育的安排和重视程度大大降低。部分小学甚至都不曾开设德育教育的课程,他们不仅没有认识到德育教育开设的必要性,也不能正确认识人才竞争过程中,职业道德和个人操守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未来在社会人才竞争中,除了较强的专业技能之外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小学仅仅认为日常守则便是对学生全部而又正确的要求。但他们忽略了这些优秀品质,对于学生是潜移默化影响而形成的,对于他们未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提高小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觉悟,加强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教师作为传递知识的园丁,不仅仅要单纯地教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德育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去充分树立一个高尚的师德,从礼仪思想道德等方面,言传身教。让学生在这种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下,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所以学校在选拔德育教师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本身的师德,同时也要对已在岗的其他科目教师进行严格的要求和培训,要加强他们思想觉悟的更新和提高。在全校范围内,要积极开展道德教育的宣传工作。
  (二)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方法,落实德育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学校不仅要积极教育和引领教师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也要让学生跳出单一和枯燥乏味的学习课堂,让他们在教师的统一领导下创新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将课堂理论知识结合自身实际生活。全方位地思考德育学习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觉悟。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说可以去养老院、去植树、去清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接触、理解和切身体会自己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磨炼自己的心智,提高道德情操和水平。德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分享,让学生充分感受好人好事的先进事迹视频,让他们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感知,重新树立自己内心的道德规范,形成正确而又科学的现代化道德价值观。   (三)学校教育结合家庭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生活
  对于学生自身任何一种素质的养成,尤其是道德素质,不仅对于学校是一种重要的培育考验,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同样是都应牢牢把握的未来之计。因为学生是学校的未来,孩子是家庭的未来,由此汇聚成社会上需要的种种人才,便是民族的未来。所以,学校应在社会盛行主流风气的引导下,积极制定合适的规章制度和培育方案,要知道,学生一天大部分的成长和学习时间都是在学校,所以学校还是要承担主要的教育责任。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能忽略的,学校要积极与之沟通和融合,不仅可以保障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氛围全面贯通,也可以促進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得更加事半功倍。学校只有与家庭充分交流,双方保持一致,才能让学生将收到的德育教育无时无刻地运用在自身的生活中,也能在无时无刻的生活中学习到不同的德育知识,接受正确的文化熏陶和影响,从而积极严格地要求自身去做正确的符合道德标准的事情,由此提高自身的综合道德素质。
  (四)因材施教,由集体说教转变为个别笔谈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自身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的不同,也会造成内心个性和特长的差异性。所以小学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工作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我们要真正清楚学生内心真正的问题所在,要让自身成为对学生内心世界爱的角色。要尽量花时间倾听这样学生的心声,陪伴他们解决深处的心结。笔谈只是一种有力量的德育方法,让学生可以在日记和书信的交流中,把不经意的言语吐露得更有仪式感。让学生可以毫无保留和顾忌地袒露吐露心声。这样充满爱意和力量的文字,不仅可以疏导学生内心的心结,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身的重视,让他们学会表达,学会感恩。久而久之,便会引导他们走出狭隘的心态,变得更加阳光。同样在这样的过程中,德育工作的目标会逐步实现。
  (五)建立班级特色文化,将德育融入班级文化
  管理是约束学生的行为,但是文化可以塑造他们的心灵。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也是为了更好地形成一个正确积极的班级文化,通过良好的班风,对学生自身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通过这种文化塑造自己的道德灵魂,既能够提高班级团结一致性,也能够共同树立他们的价值观标准。当学生自身心理有了一个共同的集体荣誉感时,集体的约束力量会大于自身的严格要求,因为内心考虑集体的心理会更加促使他们积极成长,积极提高道德素质的衡量标准。
  (六)与时俱进,利用现代通信工具
  教师在与时俱进更新自己德育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积极运用网络知识及现代通信工具进行德育工作,更好地管理学生。也可以与家长进行更直接的沟通,更好地弥补督促不及时、管理不彻底的欠缺。教师还可以经常转发一些优秀的德育文章增强学生的内心感受,也可以积极转载学生自身的优秀作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校和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学生,观察学生,才能做到与学生内心真正地平等交流,才能在他们自身思想道德价值观树立的过程中做好充分而又科学的引导和鼓励。小学生的德育教学活动是贯穿学生整个受教育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德育教师必须进行有目的、有规划的品德培养活动。同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才能对小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与德育教育要求同等的转变和提高。这样的效益和结果,即是小学德育的必要性。所以,为了人才自身素质更好地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活动的目标确定以及德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创新,都应始终围绕新时代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展开,使德育工作变得更加充满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卫红,王静华.文化为纲、爱心为线、育人为本——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德育工作探新[J].教育导刊,2011(9).
  [2]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3]刘小兰,邬海明,陈行龙.整合知情意行、提高德育实效[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4]林嘉声,高山,张予庭.福建沿海开放城市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1).
  作者简介:
  刘玉喜,甘肃省陇南市,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葆真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47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