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差异教学前测在立定跳远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姜宝龙

  摘 要:立定跳远是小学阶段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必测项目,同样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易形成不同的掌握情况,常见的问题有单脚起跳,手脚不协调,蹬地无力,没有起跳高度,落地身体前倾等问题。学生因为各自不同的问题影响着自己的立定跳远水平。为了了解各班级的具体情况,对班级进行差异教学前测,本文旨在分析差异教学前测在立定跳远教学中实际运用效果。
  关键词:差异教学;前测;反馈;立定跳远
  一、 前测
  在课正式开始之前,老师去到班级采用了问卷法与谈话法对班级中的40位学生进行了前测。
  (一)问卷的设计
  为了了解学生们对立定跳远的掌握情况,便于老师把握课的重难点,通过查阅与研究如今阶段中年级学生立定跳远的现状,并与专家老师商榷之后,制定了有关的问卷调查表。
  本次调查共发放了40份学生问卷,回收40份,回收率100.0%,有效问卷数40份,有效率100.0%。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 立定跳远起跳时是用那个部位蹬地,给了学生三个选项(A全脚掌、B前脚掌、C脚后跟)。
  从表2统计出的结果可以看出只有23个学生,57.5%的同学清楚知道立定跳远时是用前脚掌蹬地发力,共计17人答错,13人选全脚掌,4人选脚后跟。老师在了解此情况后,立定跳远起跳阶段的重点就产生了,在后面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就要着重强调起跳时是用前脚掌发力,充分蹬地。让学生能找到正确的发力部位。
  2. 立定跳远起跳时,手臂往什么方向摆动。三个选项(A向前、B向后、C放体侧不动)
  90.0%的学生知道立定跳远起跳时手臂应该向前摆动。4位回答错误的同学,老师做了标注,方便在课堂中关注其练习情况,必要时做个别指导,让他们能知道正确的摆臂方向。
  3. 立定跳远落地时身体重心应该什么方向。两个选项(A向前、B向后)
  92.5%的同学答对,知道落地时身体重心应该向前。此知识点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记在脑袋里,更要让学生在动作中表现出来。老师在课的练习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
  4. 立定跳远的是由哪几个环节组成的?三个选项(A起跳、腾空、落地,B起跳、落地、腾空,C落地、起跳、腾空)
  这题是立定跳远最基础的知识点,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有7位同学回答错误,老师可以在课的开始部分带领学生学习,让学生对立定跳远有最基础的认知。
  (三)谈话法
  谈话前明确谈话目的: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此外运用谈话法时注意自然亲切的语气与通俗明白的表达。如此次有针对性地找了两个问卷做答错误较高的学生与班级体育课代表,对这三个同学进行了谈话法。“……平时热爱运动嘛?”“我喜欢跑步、踢球……”“这么爱运动,那一定喜欢上体育课吧”“对的,我最喜欢上体育课啦”“那体育老师上课讲得东西你们一定很认真在听吧”“嗯,会的”“等会老师上课要讲立定跳远咯,你一定要认真学习奥,要清楚正确的动作要领哈”“嗯嗯,我一定会的”……从这些对话能了解到学生平时运动的情况也会帮助学生上课时更加认真的听讲。
  二、 反馈
  针对前测所反映出的班级学生整体情况,要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及时地对应调整,让教学更具针对性,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学生在立定跳远各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立定跳远四个环节的动作是紧密连接的。它要求下肢与髋部肌肉的协调快速发力,并能与上肢的摆动相配合,需要很好灵活性与协调性。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各环节都有很多地方容易出现错误动作。
  1. 预摆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预摆动作不规范。立定跳远的准备姿势是两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目视前方,预摆时两臂以肩为轴,前摆直臂过头顶,身体放松向上拉伸,两腿伸直。后摆屈膝降低重心,躯干稍前倾。前后预摆1至2次。通过教学观察,在预摆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低头前冲、前摆时重心不稳,后摆时不能屈膝降重心,预摆次数过多等问题。这些错误的动作不仅会使得学生肌肉产生无用的能量消耗,更不利于起跳。
  2. 起跳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经过预摆后,两腿快速充分有力地向后下方蹬伸起跳,且保持30度左右的腾起角度,两手臂有力地加速前摆。在起跳的练习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蹬地不够充分,髋膝踝没有充分蹬伸。两腿过早向前摆出,起跳角度不准确,没有向前向上起跳。手臂摆动幅度小或不摆动。最重要的两点问题是单脚起跳与起跳时手脚不协调。
  3. 腾空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经过充分的起跳后,髋膝踝充分蹬伸,身体前送,腾空的初始阶段身体在空间应成一条斜线,随后迅速屈膝收腹、大小腿折叠前抬。学生在腾空环节时主要问题是没有起跳高度,学生一味地向前跳,这样也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还有就是大小腿没有折叠前摆,学生直腿摆,所产生的就是摆动半径大,浪费了能量,也就浪费了向前的运动,影响立定跳远的成绩。
  4. 落地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立定跳远中当身体腾起到最高点后,就应为更好的落地做准备,此时两腿迅速屈膝收腹、向胸前高抬大腿,并前伸小腿着地,骸关节和膝关节由伸至屈,踝关节背屈。但在實际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会出现落地不稳,身体前倾,甚至四肢着地的尴尬现象,就是因为学生由于起跳角度不准确使得落地时不能及时地收腹举腿和前伸小腿,导致过早的落地或者落地重心不稳。
  (二)教师在课堂中针对学生问题所采用的教学策略
  因为立定跳远的整个技术动作都是相互连贯、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所以要想提高立定跳远的成绩,老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到每个环节。在立定跳远的第一课,以儿歌导入,自编了一套韵律操“青蛙青蛙跟我跳,双脚用力向前跳。向上摆臂收大腿,落地缓冲轻又巧。”   老师带领学生一节一节地学习,把学生带入自己是一个小青蛙的情境里,让其对立定跳远产生兴趣,且朗朗上口的歌谣便于让学生记住立定跳远各个环节的动作要领。
  1. 预摆时的策略
  在预摆的教学中主要通过一个“巨人与矮人”的游戏,来帮助学生规范预摆的动作。“巨人”对应着手臂向上向前摆,身体充分舒展,可相应提踵。“矮人”对应着手臂向下向后摆,此时屈膝下蹲,降低重心双腿蓄力。对游戏学生是最具热情的,教师通过游戏把立定跳远预摆的动作要领教给学生,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
  2. 起跳时的策略
  在针对学生起跳时单脚起跳与手臂不能有力前摆的两点问题上,我们运用到了小海绵块。单脚起跳的同学我们可以把其筛选出来,形成一组。进行差异教学,老师备好一定数量的小海绵块,让他们用双脚夹住。掌握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要求夹住的海绵块不落地。运用了海绵块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评价方式,能清楚地意识的到自己是单脚起跳还是双脚起跳。手臂不能有力前摆的同学也可以形成一组,要求他们手持着海绵块,起跳时向前扔海绵砖,没有前摆的同学,其海绵块扔不出去,没有用力前摆的同学,海绵块扔不远。这样的练习,不仅帮助学生纠正了错误动作,也提高了学生手脚的协调能力。
  3. 腾空时的策略
  在解决学生腾空高度的问题上,运用到了海绵垫,六十至七十公分的海绵垫放置在学生起跳方向前,学生要想跃过这些海绵垫,就需要有一定的腾空高度。在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也可以进行差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进行差异分组,能力强的组可以给他们设置更高,更长一点的海绵垫。学生在学中练、练中玩,练习过程中发现同学都会注意到起跳腾空后大小腿要折叠向上抬,形成了收腹、举腿的动作,否则他们将无法跃过海绵垫。因此便有效地解决了腾空没有高度现象。
  4. 落地时的策略
  立定跳远中,当学生能把腾空做好,落地就会更加容易掌握。立定跳远落地时要求学生两脚平行轻落、两臂向前摆,落地后,迅速团身屈膝缓冲,以防运动损伤与身体后坐影响成绩。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可设置游戏情境。带领学生做“小白兔回家的游戏”老师问:“大灰狼在小白兔家门口睡着了,小白兔该怎样回家呢?”引发学生思考。告诉学生落地缓冲轻又巧,落地时声音太大便会吵醒大灰狼。落地缓冲轻又巧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情经验,在游戏中教授学生屈膝缓冲,去体验如何用正确动作让落地轻又巧,将教学重点内化在情境中。
  三、 结语
  本课的设计老师参与了差异教学模式里的前测,通过问卷调查汇总得到班级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调整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认真准备,在课前的交流环节,与一部分认识薄弱的学生进行交谈,也能促进他们在课堂上更加认真地听讲。在教学过程中又不断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差异,分组练习,升降级练习。在教学重点处各种海绵垫的巧妙利用也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
  参考文献:
  [1]華国栋.《差异教学论》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姜宝龙,江苏省扬州市,扬州育才实验学校南河下校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