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红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做到传统文化进课堂,我国教育部门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教学。当代学生使用的高中课本已经融入了许多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教学。这就意味着教师要高度重视课本中的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用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契合的重要意义
   1.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传统文化教育,发展语文教育
   高中语文在改革后,出现了许多的变化,课本中融入了许多的传统文化因素,也纠正了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不仅使学生有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受到传统文化的深重影响,能够建立起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共同学习的意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不仅仅能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传统文化教育,还能够加强我国教育事业中语文教育的发展,促进我国培养传统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新青年。
   2.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不仅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拓宽学习思路,带领学生进入更广阔的语文世界。一方面,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生活越来越好,许多学生甚至家长对学习的认知越来越先进,家长都认识到了什么是高等教育,也愿意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学生也渐渐习惯了应试教育,变得只为分数而学,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在改革后进入高中语文课本,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寻找古代文学中远离高考的净土。教师通过语文科目的教学,培养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能够促进学生认可中国传统文化[2]。另一方面,语文是一门学生从小学生阶段到高中阶段甚至更高的教育阶段都要学习的科目,学习语文不只是为了得到高分,考入好的大学,还有要在学习语文中拓宽自己的视野。这样来看,语文的学习不止是在课本中,它有着更广阔的天地。比如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到语文,又比如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道理,这些古人留下的道理至今仍为我们所用,对我们仍有着很大的影响。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放眼整个世界,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分析问题,拓宽了语文视野。
   二、高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现状
   1.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应对高考,放弃传统文化的教学
   我国的高中学生每一位都面临着高考这一重大挑战,随着我国的教育发展,在高考制度的影响下,我国学生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当代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大学梦,在教授知识的时候,教师便把一些高考会考到的知识进行重点讲解,所讲的内容都是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的,并督促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同时为了珍惜时间,教师放弃了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认为高考不考就没有必要讲了,这便导致学生缺乏传统文化的学习。高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但是这样的教学完全忽略传统文化,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如果一代一代这样教育下去,我国的传统文化便会面临“失传”的状况,从而我国大部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降低。
   2.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时,忽略对学生精神的熏陶
   我们常常学习古代文学,从中得到领悟。当然,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的继承,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加之当代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目前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讲授课本知识都只是照本宣科,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尤其是讲解和传统文化有关的文言文的时候,教师都会向学生进行生僻字的翻译、文章的整体翻译、文章的大义等的讲解,但是,在讲解时教师往往缺乏感情,仅仅是客观的把教材或者指导书上的内容读给学生,学生面对这样的讲解,自然不会对传统文化产生什么兴趣,导致学生无法去自主的学习传统文化。
   3.学生过分依赖参考资料
   每一名高中生都會面对高考,而高考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课本上的内容,还会有许多拓展的内容。而对于高中生来说,面对一篇新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想要理解的很透彻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面对一些毫无白话的文言文[4]。很多高中生在面对文言文时都会使用词典或者参考书,这样他们一字一句的进行分析,才能大概了解到文章到底讲了什么,但是一旦他们不去翻阅参考书,他们对这篇文言文就无法理解,更不用说去做题了。也就是说在现在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参考书或词典产生了过分依赖的态度,这不仅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还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高中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契合的有效措施
   1.利用传统文化营造语文教学的氛围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可以了解到或者感觉到语文文字、语言的魅力,这样学生便会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会主动的去学习语文知识。相反,如果学生每日上的语文课都是枯燥乏味,教师每日让学生背诵这些,背诵那些,学生便会产生厌学心理。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传统文化来营造语文教学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散文《兰亭集序》时,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王羲之写的这篇《兰亭集序》,这是一幅艺术品,许多艺术大家欣赏并模仿王羲之的这件作品,但是从未超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这幅作品[5],学生会在其中感受到书法家的豪迈和潇洒,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其由来,介绍王羲之是在怎么样的背景下才写下了这样的文章,这样美的字。在介绍完后,学生欣赏了作者的精神和态度,也知晓了作者生活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学习《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教师通过传统文化的欣赏,为语文课文的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课堂内容的讲解和研究。    2.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高中生会在课上读许多的古文,他们会对每篇古文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译,教师也会知道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写作的目的,通过深入的学习,学生会对这篇文章有更深的理解,但是这不是最终目的,学生还可以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语言表达,从而丰富自己的文章构架和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每位高中生都要求在高考时写一篇议论文,而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就已经讲授了许多的文言文中的议论文[6],并且仔细研究过古代作家的论述思路,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文言文的内容,这些就可以作为学生练习议论文写作的模版,依照文言文中的论述思路,进行自己内容的分析,最终完成一篇议论文。例如:教师在讲《劝学》时,便可以深入分析其论述思路,这是一篇典型的文言文中的议论文,如果可以从学生分析这篇文言文的论述思路,一定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更深层的议论文框架,学生不仅仅学到了课本知识,而且进行更深的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进行运用,提高写作能力。其次,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会发现古人用的许多字都经过了精心的“推敲”,每句话都十分有意义,十分有逻辑性。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也要注意到文言文中的表达,帮助学生将美好的句子拆开,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综上,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当代学生应当学习和继承弘扬的,因此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的培养绝不可少。高中生接受事物的能力比起初中生来更强,教师应当加强对高中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袁建保.试论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中学语文, 2018(18).
   [2]王珊.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新课程, 2019(15):71-71.
   [3]宋广斌.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华夏教师, 115(31):30-31.
   [4]李亮.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赤子:上中旬(21):251.
   [5]刘立忠.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契合[J].中学语文(6):48-49.
   [6]王丽娜.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12):92-93.
   刘红梅,辽宁省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19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