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高中数学试卷的命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吴铁军

  摘 要:比较高质量的试卷的考查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的提升高度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让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做过多的无用功,做到减负增效,同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客观公正评价老师的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命制一套试卷不容易,命制一套好的试卷更不容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试卷的精确命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试卷命制
  笔者经历了几个类型的学校,有生源较好的省级重点公办高中,高大上的民办高中和生源一般的普通高中。执教过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反应超快,数学高考分数接近满分,全国数学联赛获一等奖的学生,这些学生可以达到一个问题还没有完全出来,他就能够猜想出一个大概的思维高度;也有思维迟钝,对某些数学问题理解困难,迟钝到让你怀疑人生的学生;有的思维灵活但喜欢叽叽喳喳沉不下来思考,结果做题,一做就错;也有的默不吭声,但是思维条理分明,就是不和你互动,知道也不搭理你,知道不知道都不吭声,让你无法通过课堂了解他的知识掌握状况。只有通过比较高质量的试卷的考查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的提升高度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让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做过多的无用功,做到减负增效。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客观公正评价老师的教学成绩显得非常重要,命制一套试卷不容易,命制一套好的试卷更不容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试卷的精确命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精准考查的同时,也会对命卷老师的水平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 弄清考试目的,合理命制试卷
  命制试卷的前提是看试卷用于什么样的目的,试卷用于周考,还是月考,期中、期末检测,学业水平测试卷,数学竞赛,还是高考模拟训练,不同的阶段必定有不同阶段对知识和能力考查的不同要求。如果是基础年级单元测试卷,就只需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就没有那么高;如果是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区分度没有那么严格,只要看学生对高中基本内容掌握情况,能力要求,试题的灵活度低一些,只要稍做努力,全部学生都可以达到及格的水平;如果是高考模拟试卷、综合测试卷就不同了,既要考查学生的区分度,又要兼顾知识的覆盖面,还要考虑方法思想、核心素养的考查。如果是竞赛试卷,还要注意紧扣“科学性、新颖性、能力性、界定性”的原则命制试卷,所以每一个类型试卷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我们命制试卷之前,必须要先弄清命制试卷的目的是什么,才能让试题具有针对性。
  二、 理清测评对象、把握试题难度
  学校的层次不同,班级的层次不同,都会对试卷的命制难度有不同的要求,试卷的命制太基础,对于层次较高的班级,考查力度不够,就起不到好的效果。我曾经在广东执教过一个层次很高的班级,全班共33人,因为学校是一个新的学校,命题人对情况不了解,命制了一套非常基础的题目,结果全班17个150分的满分学生,班级数学平均分达到了146.5分,显然这套试卷对于这个班来说是失败的,没有达到应有的考查目的。还有一个普通中学,在期中考试时照搬了另外一所重点中学的期中考试試卷,结果班上最高分只有89分,平均分不到50分,显然这套试卷对于这个班级的考查来讲也是失败的,不但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而且对学生也是一个伤害。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分层教学,学生分成了好多层次,所以试题的命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好生源的学校就应该把难度与标高往上适当地提升,层次较低的学校就要考虑难度与标高适当降低,平时测验可以分层命题,如果需要年级整体检测,那么就需要全面考虑、整体兼顾,既要考虑试题的区分度,又要考查试题的针对性,命题难度就会很大,所以弄清测评对象是命制试卷的前提。
  三、 精心全面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试卷命制需要做到几项准备工作:命制一套高质量的试卷,首先根据考查知识点,做好双向细目表,准备在本次检测中考查哪些知识点,哪些重点考,哪些知识可以糅合在一起考,哪些知识与方法只需要点到为止,放到基础知识部分考查,哪些知识应该作为重点考,哪些部分放在解答题部分考,压轴题放哪一个类型,准备设计多大的难度?其次各种类型题目的难度比例该如何划分,简单题占比多少,高难度的题目占比多少,中等难度的试题占据多少,同时也要了解所考查的学生对象,大概设计多大的难度系数;再次六大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以何种方式体现,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对知识点的考查覆盖面怎么样,各种类型题型,特别是近期涉及的热点问题,热门题型,例如现在数学高考涉及不定项选择题,探索存在性问题等是否都有体现,思维开放性试题是否也有体现。各个类型题目的赋分是多少,每一问设计多少分数比较合理,熟悉考纲以及考试范围,更是我们命题的最起码的原则,我们应该如何去操作与把握才能让试题不至于走偏,如何按照大纲要求对了解、理解、掌握各层次的度把握好,才能让一套试题得以完美体现,少留遗憾,多出精彩。
  四、 注重技巧方法、追求精益求精
  命制一套试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拿来主义,把别的同类型学校和班级考过的试题进行简单的变化,甚至出现原题,作为本校或者本班的考查试卷,但这种试卷最大的缺点就是,别人的学生生源和平时教学进度、标高等都不一定与本校相同,完全照搬难以达到检测效果。
  第二种方式:老树发新芽,在历年的高考题或者名校已考过的题目基础上,将自己认为好的题目进行适当改编,改数字,改背景,改方法,改范围,改函数名称,改文字语言的方式等,这种方式好在,能更好地把握难度,根据别人的考试情况,就可以大致预测我们学生的达成目标。这种方法,好处虽多,但改变试题也会出现改变原有题目的意境,不一定完全揣测到出题者的用意,另外毕竟是已经出现过的,如果有的学生已经做过类似的题目,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情景处理能力,函数的建模能力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状态。
  第三种方式:根据平时教学实际,生活实际,自己编制试题,这些需要对考查的学生群体了解比较透彻,了解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他们的读题解题能力,情景理解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达到更好的测试效果,但这种方式比较费时,平时考查的密度较大,根本没有时间来做过多的精细化思考,容易出现差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命制一个新的题目具有不可预知的魅力,但也带来很大的风险,所以对于原创试题,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和努力。   五、 有效辨明误区、避免命题失误
  在命题的过程中,会多少出现一些误区,如果在命题前就有所考虑,那么会减少失误。
  1. 如果命制的每一个试题都是所谓的好题,每一个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的综合性都较强,涉及的技巧和方法较多,每一个题目都要转弯或者有较大的计算量,这样的试卷可能从每一个题目来讲很好,但是一起放在一整套试卷就麻烦了,最终会可能会导致学生考得一塌糊涂。
  2. 考查的知识面不广,由于出题者喜好哪些板块或者热衷于哪些技巧,就会出现哪个类型和技巧出现的比重较大,导致试题的涉及面狭窄,不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思想与方法,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检测效果。
  3. 不经改变的陈题太多,有的学生做题较多,见过这种类型,就会考出好成绩,分数上来了,但能力不一定达到了这个水平。
  4. 考查的知识点太多,恨不得把所有的内容都涵盖上去,这样就会导致试题堆砌知识的痕迹比较严重,特别是有时候甚至出现牵强附会,可能重心失调,达不到重点知识重点考的目的。
  5. 命题创设的背景太陌生,绝大部分考生都无法理解,就会让这道试题成为废题,例如99年全国高考试卷的倒数第二题,关于轧钢的问题为背景设计试题,结果99%的学生根本就读不懂题,这样的题目就是废题,出题的意义不大。
  6. 题目设计的方法很多,考虑不到位,解题方法差异很大,有的方法一步到位,有的绕了很多弯,这样的解答题,在分数设置上就会出现麻烦,对于考生来说不公平。
  7. 文字语言叙述比较复杂,不够简练,特别是有的语言啰唆,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
  8. 试卷的命制范围与要求出现偏差。
  六、 做好审核工作,杜绝低级失误
  命制好試卷,审核是非常必要的,审核题目的合理性,考试范围,考试涉及的知识点,题目的编排顺序,分数的设置,答案的正确性,答案的严密性,答案的解法多样性及每一种答案的分数配备的合理性。命制完后,自己或者请人动手在单位时间内做一下,特别看用时的长短,运算量的大小,数据设计的合理性等。更要注意原创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文字表述是否严谨,题意的理解是否容易产生歪曲等,从宏观和微观方面都要考虑,小的方面审查试题的范围、难度、分值,具体到题目的逻辑严密性等。大的方面要考虑试题整体意图是否体现得很准确到位,核心素养是否贯穿其中,是否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总之,要命制一套好的试卷确实不容易,除了命题过程中的要注意方方面面外,平时必须多积累素材,包括知识与能力素材,方法与过程素材,国家考试大纲的变化素材等,试卷的命制还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要真正命制好一套试卷,需要有创新精神,大胆尝试,小心求证,经历反复琢磨,艰难探究,多次修改,科学论证等过程才能定稿,命制试卷确实需要有深厚的功底,良好的思维和熟练的编题技巧。我们需要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这样才能精湛自己的命题技能,将自己的思维完美的用试卷表现出来。掌握了基本的命题常规,掌握了数学学科特点,就会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着重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各种能力,随着数学核心素养日益深入人心,必然要在试题中得以充分体现,才会命制出一套好的优秀试卷。
  参考文献:
  [1]孙鋆,李建明.数学运算素养观下高考模拟试卷编制的体悟[J].中学教研(数学),2018(Z6):36-39.
  [2]任伟芳.新高考背景下创新试题的明知历程[J].中学教研(数学),2018(Z11):25-29.
  作者简介:
  吴铁军,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栖霞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14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