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观念认知建立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使得课程学习的效果能够得到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思想认知的发展中,学生的主动思考参与对加深理解与体会具有重要的促进性作用。应用议题式教学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中,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中进行思考学习参与。因此,需要对这种教学形式的应用更为重视。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议题式教学的问题内容以及问题探讨模式,优化教学效果。本文对议题式教学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研究探讨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经历过小学阶段的知识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积累之后,学生已经对外部的世界产生了一定的认知,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学生的重要观念体系,在初中阶段开始萌发形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是对学生各种观念的一种引导,使得学生能应用正确的基础方向,加深对世界的理解。议题式教学的应用,能够深化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使得学生理解更为透彻,需要对此进行重视。
  一、议题式教学的基本阐释
  议题式教学在概念阐释方向较多,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学需求中,议题式教学的应用相对较为灵活。在一些教育理论的研究中,较为重视议题式教学围绕着某一个问题的中心展开,应用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认识学习中的核心观念,从而深化自我的认知。在初中阶段应用议题式教学,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认知表达能力进行分析,教师选择的问题事实上是学生思考的路径,在问题的选择上要更为慎重。同时,为了使得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在问题的选择上,也要重视对方向与内容的拓展。在议题式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应用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较为自然的参与对问题的思考,这种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接受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完成重视的内化。
  二、议题式教学的应用实践过程
  议题式教学的应用并不是孤立的,这种模式的应用贯穿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分别在整体上对这种模式的应用进行统筹,同时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制定细节化的议题式教学应用过程。
  (一)选择适当的议题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议题的选择,是应用议题模式的首要步骤。教师要应用课本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结构,设计系列化的问题。系列化的问题,能够使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较为严密的思考脉络,有利于议题式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根据课程的内容,选择一个中心性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一中心性的问题,提出分支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的模式,确定问题的中心点,并且根据这一中心点设置问题探讨的条件,在头脑中模拟演绎学生的回答状况以及回答的内容,找出需要引导的部分。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可以在初步的课程准备中发挥作用,同样可以在学生的思维认知内化中继续发挥作用,教师要对这种方式的应用更为重视。
  (二)进行相关的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的这一过程,需要在教师的课程准备阶段以及学生的学习思考阶段都能够有所体现。由于课堂教学受到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以及问题的解答中,不能够借助于外部的力量,基本只能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信息思考解答。例如,在探讨“依法行使个人权利”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个人的法律知识有限,所知的具体案例以及法律的条文,不足以支撑深度的思考。因此,要解决问题,可以应用的信息收集途径有两种。其一,是集中信息内容,以学生的群体认知能力,作为引导思考的基础。其二,在学生信息集中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内容进行补充。
  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应用小组探讨的模式,对自己所认知的案例以及条文内容进行叙述,在此基础上,在小组内部进行汇集与整理。教师要向学生强调,注意叙述的客观性,这一阶段并没有展开对问题的探讨。其次,教师确认学生提出案例的合理性,并且确认学生集中的信息,能够作为辅助思考的素材。在内容不足的情况下,教师进行相关的素材补充。信息的收集,可以作为学生的预习作业,在预习的阶段对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案例进行信息集中,这样能够保证信息集中的有效性。
  (三)进行问题的探究
  在议题式教学的应用中,问题的探究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思维意识能够得到相互的交流与碰撞,起到相互补充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仍旧需要引导学生应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对于议题中的内容进行探究。在开始小组的探讨之前,学生需要对问题的内容做好相关的深度思考准备。学生的个人思考内容,是问题探究的基础。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模式,确定自己的思考认识方向,并且应用材料佐证自己的思考内容。例如,以“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探讨作为议题式教学的中心,让学生思考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关系,以及权利与义务的边界等。分别应用收集到的信息内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佐证。
  这一阶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言。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语言能力发展上已经具有较为明显的进步,一些学生的语言论述能力较强。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内容,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区别。学生能够从同龄人的语言中,获得更多的思维认同。因此,小组探讨之后,要选择小组中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发言的总结者。在学生发言与探讨结束之后,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问题思考状况进行评价。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教师需要应用鼓励的方式,促进学生问题思考以及问题认知的积极性。
  (四)议题式教学的内化反思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内化反思中,教师的教学反思需要与学生的学习反思同步的进行。在教师的反思中,要应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备课阶段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教学效果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议题式教学需要学生的参与,然而在一些问题的设置中,问题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相去甚远,学生没有探讨思考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对问题的设置方向进行反思。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实际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内化这一过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思维认知。在课堂的学习阶段中,学生的问题思考以及问题的探讨,通常是在集体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个人的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内化的阶段中,为了能确定學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过程,写出自己在本节课程中的收获。应用这种方式,学生就能够以文字的方式,对学习的整体过程进行思考,达到内化的目的。
  三、结束语
  议题式教学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相适应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均实现了对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超越。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根据模式程序,应用多样的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施莉霞.体验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构建[J].黑河教育,2018(12):27- 28
  [2]蔡军.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新尝试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19(06):85- 88
  [3]李朝宝.议题式教学: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新样态———以“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一课教学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9):10- 13
  [4]王芳.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以“依法行使权利”一课为例[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2(04):79- 84
  [5]赵静.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J].学周刊,2018(34):68- 69
  (江苏省常熟市王淦昌中学,江苏苏州2155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1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