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本科生导师制对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晓霞 周伟 庞艳荣 马潇颖

  [摘 要] 针对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导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足、考核机制不合理和缺乏激勵机制等问题,提出优化教学体系,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制考核机制,构建师生双向互选的运行机制和创新实践的育人模式,促进新工科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对卓越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教学科研和立德树人的交叉互融。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新工科;创新实践;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 张晓霞(1980—),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河北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服务;周 伟(通信作者)(1980—),男,河南信阳人,工学博士,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本科生导师制、无损检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166-02    [收稿日期] 2020-03-24
   为帮助本科生学习和全面发展,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率先将导师制用于本科教育,随后美国的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也相继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国内的本科生导师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的浙江大学[1],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得到高等学校的普遍认可,并在增强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实现专业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职业素养和科技视野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3]。新工科建设在新要求、新理念和新途径的基础上,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指明了新方向,以便适应多元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4]。针对现行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教学体系、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制考核,构建师生双向互选的运行机制和创新实践的育人模式,将有利于培养新工科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一、本科生导师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1.促进创新人才的全面发展。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对感兴趣的实验实践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在兴趣驱动的前提下进行专业化锻炼,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经过选拔的导师不仅具备扎实的学识,同时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00后”即将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群体,他们在表现出显著的时代性差异的同时,也存在个性的差别。针对这一问题,导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在指导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训练学生自主思考、客观分析,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3.有利于本科生导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在本科生导师制的交流过程中,导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在专业能力训练的同时,注重他们优秀品格的培养。此外,导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评价和个性化需求,积累和总结指导经验,调整指导方式和方法,弥补自身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不足,有利于建立本科生导师自身能力提升的持续改进机制。
   二、本科生导师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导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足。对地方高校而言,本科生的数量明显要多于研究生,且导师的数量是有限的,即一个导师会指导多名本科生,造成导师无法全面照顾到每位学生。而本科生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导师制的统一指导下,会造成部分学生无法适应节奏,形成交流障碍,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此外,部分学生缺乏主动联系导师的动机,不能敞开心扉表达自身的认知需求,难以有效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和全面培养[6]。
  2.本科生导师制考核机制不合理。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部分高校建立了相应的监督机制,将导师制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成绩的依据之一。但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这种师生互动的交流方式包括诸多形式和内容,难以用统一的尺度准确评价和考核导师[7],造成学生缺乏对自身能力提升的认知,影响对未来职业规划的主动性。
  3.缺乏相关的激励制度。虽然本科生导师制的交流都在课外进行,但此项工作却占用导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缺少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的管理政策,有些高校将本科生导师指导视为教师本职工作或教学的一部分,缺少一定的激励和奖励制度,仅依靠教师的奉献精神来进行本科生指导,难以获得师生互动的普遍成效。
  三、本科生导师制对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完善
  1.优化本科生导师制教学体系。与研究生相比,本科生基础知识薄弱,不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难以直接适应专业性的科研指导,这就需要坚持以学生学为中心,进一步优化教学体系,建立有针对性的创新教育模式。本科生导师应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关心所指导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坚持主动学习、勇于探索,乐观面对科研实验和专业工程实训过程,善于分析和总结经验,不断增强科学研究和解决复杂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2.建立健全相关考核体系。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高校应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和政策的支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对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合理的考核,形成可执行的规章制度。考核体系应明确导师的相关责任,将本科生指导工作成绩计入导师的年度考核和绩效评价,激发本科生导师工作的热情,让他们能够积极投入到本科生指导中。
  3.构建双向互选的运行机制。本科生入学之初,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节奏。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好奇的同时,也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干扰和影响。面对巨大的指导需求,辅导员和班主任难以全面顾及,此时本科生导师指导就可以介入。专业导论的授课中,导师在体现课程思政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个人简历、研究领域、科研方向和指导学生的基本要求等信息公布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能力、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初步选择一名或多名导师。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学生也可以根据需求,按程序调整或更换导师。导师可根据学生的选择意向适当调整师生搭配,构建双向互选的运行机制。   4.創新实践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导师一般都承担博士或硕士研究生的指导,这些研究生都经历了完整的本科教育,且与本科生的年龄相差较小,更容易沟通和交流,可辅助本科生指导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全面发展。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本科生与导师、课题组研究生及本科生相互之间,可通过QQ群、微信群等信息交流渠道,加强彼此沟通和团队协助,适时解决学习、生活和创新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8],逐步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践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卓越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由单一化向交叉融合转变[9]。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展现了它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导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足、考核机制不合理和缺乏相关激励制度等问题。为了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创新实践能力,打造更加契合新工科发展要求的育人模式,提出优化本科生导师制教学体系,建立健全相关考核体系,构建双向互选的运行机制,创新实践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促进新工科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欣欣.关于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148-150.
  [2]钱平.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46.
  [3]陆国栋.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5):38-41.
  [4]侯明艳,王伟.新工科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0):35-37.
  [5]周继彪,董升,马端,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分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8,30(04):94-99.
  [6]周伟,张晓霞,庞艳荣,等.本科生导师制全过程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J].广州化工,2016,44(12):194-195.
  [7]唐汉琦.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成效、问题与出路[J].重庆高教研究,2019,7(4):98-109.
  [8]夏志新,王箫婧.信息时代交流方式变化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5,(49):9-10.
  [9]宋怀涛,马瑞,李森,张单,魏晓鸽.本科生导师制专业价值培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7):78-79.
   Abstract:In view of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lack of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related incentive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an optimal teaching system and a better assessment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are proposed.The running mechanism of two-way mutual sele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education model of innovative practice are constructed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innovative talents by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and to realize the cross-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oral education.
   Key words: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innovation practice;talent cultiva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4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