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后疫情”时代 家长应做好“三个榜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正示范是最优质的家教。心理学大量研究发现,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行为,而家庭是好习惯、好行为的土壤。家长的行为,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会在自己的行为上体现出来。有研究表明,初步模仿能力在婴儿期就已具备,从最简单的肢体动作和言语交流到外语习得,从看得见的面部表情到缄默的态度,人类大多数能力的获得都需要模仿的参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生活场所,家庭教育会直接影响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榜样,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促成行为方式在家庭内的“代际遗传。
  今年这场疫情,让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成为了社会大众的偶像。钟院士出生于医学世家,他父亲是我国著名的儿科医学专家,对待病人尽心尽责,对待事业执着追求,这无疑影响了钟南山。2003年非典时期,他冲锋在前,主动要求“把重病患者都送我这里来”。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他不辞辛劳,继续奔走在一线。钟院士的女儿在一次采访中说:“我非常敬重我的爸爸,从他身上,我学会了怎么做人。他待人非常好,他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病友,有时候甚至比家人都好。”
  笔者认为,家长要从学习、生活、沟通等方面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助力孩子健康发展。
   第一,做专注学习的好榜样。
   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他人。黄宗武认为,家长应当注重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学习氛围浓厚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更可能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理想的学习效果。家长是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和英雄。创设家庭学习氛围,需要家长身体力行,孩子会向家长看齐,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生活实践和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学习习惯的形成,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自主学习、勤奋好学等品质,从而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钟启泉认为,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小学生在形成专注、坚持等学习品质过程中,往往以父母为榜样,观察、学习、模仿父母的行为,并逐渐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习惯中。
   比如,家长们平时在家办公或学习,可以选择安静、整洁的环境,减少无关信息的干扰。另外,还可以有一些仪式感。古人就很注重仪式感,把读书当成一件很神圣的事情,读书前往往要沐浴净手焚香。家长们在家工作或学习前,可以换下家居服,穿上正式一点的衣服,同時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工作了,不要随意打扰。”这样,家长做好专注学习的榜样,用行动告诉孩子,学习的状态应该是怎样的、可以怎么做。
   第二, 做智慧生活的好榜样。
   现代父母是第一代需要承担媒介素养任务的父母,需要比以往更多地了解孩子的习惯、爱好、喜乐与苦恼,需要比以往更多地学习数字时代的教养知识,做数字时代的榜样父母。电子媒体时代,孩子的判断力、批判性思维需要尽早培养,同时,专注力也是这个时代必不可少的能力。无论是在疫情初期还是在“后疫情”时代,都要重视培养孩子在数字时代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学会识别虚假信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研究显示,父母“低头症”与青少年手机成瘾倾向正相关,对手机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影响家庭亲密关系。虽然手机给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我们不能被手机“绑架”。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平板电脑,都只是一种工具,工具本身没有好坏,关键是怎么用,用它做什么。要使用好手机,家长就要懂得趋利避害,了解孩子各个年龄段的心理需求和特征,和孩子一起认识媒介,合理使用媒介,让这些工具为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服务。面对信息时代的海量信息,家长要以身作则传授给孩子应有的判断力,要经常和孩子一起看新闻、视频,分析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同时,家长要用实际行动展示如何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自我控制,不要时不时去翻看手机。此外,家长不要让自己迷失在虚拟世界里,要注意培养孩子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
   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家庭教育要以生活为本,回归与创造美好生活。的确,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味的食物、美丽的风景、美妙的声音、美好的品质,都需要家长用心去发现、欣赏。现代生活节奏很快,家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允许自己慢下来,带孩子停下脚步去感受春天,闭上眼睛去聆听雨声,坐下来慢慢喝一杯茶,并将感受与孩子分享;要对世界保持好奇,乐于尝试,愿意尝试和体验。尤其要放下功利心去享受阅读,享受亲子阅读的美好时光;要用心生活、智慧生活、点亮生活,激励孩子积极尝试、感受、体验生活中的美与乐趣。
   第三,做真诚沟通的好榜样。
   真诚沟通的前提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父母的情绪与孩子成长密切相关,父母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不仅有利于孩子幼时的幸福成长,对孩子求学乃至工作阶段的表现也存在深刻的影响。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着急、生气、暴躁等情绪,这是很正常的,家长首先需要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将情绪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情绪化地表达。
   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沟通原则——在沟通中更多使用“我信息”,以“我”作为主语开头说话,尤其是有情绪的时候。表达“我信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描述行为;第二步,表达感受;第三步,表达期望。当注意到孩子长时间看手机,家长可能会说:你怎么还在玩手机?你还要不要眼睛了?换个沟通方式,用“我信息”,可以这样说:我注意到你从吃完早饭开始就在看手机(描述客观事实),我很担心你的视力会受到影响(表达真实的感受),我希望你不要长时间看手机、并且规划好时间(表达具体的期望)。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会伤害到孩子,还能让孩子明白发生了什么、明白家长的感受,有助于孩子进行情绪管理。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会学习这种沟通方式,这会使得亲子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家庭氛围会更加融洽。当孩子带着这样的沟通方式走出家门,他和别人的相处也许会更少产生矛盾,更容易收获理想的人际关系。
   “后疫情”时代,家庭教育不应当随之隐退,它始终都应在路上。陪伴孩子长大,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需要长期的付出与努力。疫情是暂时的,但家长对孩子的支持、陪伴与影响是长远的、贯穿孩子一生的。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努力,才能让孩子明白“努力”的意义。所有的付出和努力,时间看得到,孩子的成长会给我们呈现答案。
  责任编辑龙建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18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