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证、岗、赛”融合的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8年住建部发文新增二级造价工程师,在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课、证、岗、赛”融合教学模式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专业;“课、证、岗、赛”融合;教学改革;二级造价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1-0236-02
  课证岗赛融合是指结合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竞赛要求,注重“课程体系与内容——职业资格考证能力要求——岗位能力——专业技能竞赛能力要求”的相互融合,使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1]。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工程造价专业2011年被列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经过近7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但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岗位需求的变化、职业资格考试的变革,工程造价专业应审视自身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主动开展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
  一、工程造价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相脱节
  2016年2月国务院发文取消造价员职业资格。2018年住建部发文《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指出,“造价工程师分为一级造价工程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2]”,即增设二级造价工程师。文件中将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规定为全国性的注册管理职业考试,提升了职业资格门槛。目前学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是与造价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相对应的,随着造价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取消和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新建,就会逐步显示出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相脱节的问题。
  因不满足工作年限要求,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是无法参加二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的。毕业后,学生参加考试的成绩和通过率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到学校,无法折射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为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推行“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因无法在毕业前参加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往往会考取其他种类的职业资格证书,比如:建筑CAD证、施工员证、资料员证等,此类证书与造价员岗位匹配度低,偏离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方向。
  (二)实践教学薄弱
  目前实践教学薄弱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实训条件和实训教学内容相脱节。学校建有工程造价实训中心、招标实训室、建筑模型实训室、项目管理实训室,但开设的实训课程只关联到工程造价实训中心,其余实训室没有相对应的实训课程。(2)实训条件落后。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建虚拟仿真实训室成为热点,但受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实训室建设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3)校内实训目前由校内专任教师授课,实训任务和理论课教学内容区分度不大,与造价岗位实际工作内容尚有较大差距。(4)由于造价岗位具有个体性的特点,所以企业一般接收1—2名学生进行实习,学生参与实际造价工作的机会少,缺少师傅传授业务知识,往往只增加了对建设行业工作的感性认识,而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
  (三)技能竞赛参与度低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可以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工程造价技能竞赛”、广联达公司组织的“BIM算量大赛”等技能竞赛。其中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工程造价技能竞赛”是手工算量和软件算量相结合,赛制科学合理,含金量高。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激励措施少等因素,学生2018年以前未参加该竞赛。目前学生参加的“BIM算量大赛”是企业组织的行业竞赛,赛制组织不规范,参赛的选手均可以获奖,含金量低。由于学生未参加高水平的技能竞赛,就不能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职教教学理念。
  (四)教材选用机制不完善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学校评定机制的调整,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校内自编教材,校内自编教材往往由个别老师编写,并且在投入使用前未经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的审核,导致教材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二、工程造价专业实施“课、证、岗、赛”融合教学模式的措施
  (一)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
  工程造价专业实施“课、证、岗、赛”融合教学模式,要以职业发展为主线,提高学生岗位核心竞争力。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2年后可晋升的岗位是二级造价工程师,5年后是一级造价工程师,学生就业后所从事的核心岗位是造价工程师,所以要基于造价工程师岗位的工作内容,融入职业资格考证、技能竞赛综合任务,对工程造价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对于新增的二级造价工程师岗位,要深入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施工企业、招投标公司等进行调研,归纳出该工作岗位的核心技能和相关技术,总结出该岗位所需的能力和具备的素质并形成专项能力。解析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大纲,归纳考点,将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融入教学。在工作岗位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二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大纲,重新修订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技能课程体系、课程大纲。
  (二)改良实训、实习条件,产交融合,提升质量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3]。近几年来,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迅速,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实训基地,比如虚拟仿真实训中心、BIM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是学校,学校要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来改变实训条件落后的现状。
  发挥职教产业集团的作用,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在本专业试点,解决“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在学校和产业、学校和企业之间、产和教之间、校和企之间建立一个“旋转门”。
  (三)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工程造价技能竞赛可以检验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质量,引领和促进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激发行业企业关注和参与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升高职工程造价职业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通过工程造价技能大赛的指挥棒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学校要重视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积极参赛,用比赛结果反映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学校也应加大对教师、学生的激励措施,增加參赛积极性。
  (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核心技能
  实施“课、证、岗、赛”融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目前学校任课教师大多具备建筑行业从业经历,但较少从事过造价岗位的工作。为了提升教师造价岗位的核心技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任课教师应积极参加企业造价工程师岗位的挂职锻炼,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进而指导学生实训和参加竞赛。(2)在学院开设造价咨询公司,承接各种造价业务,让教师参与“实战”。(3)考取一级或二级造价工程师资格证书。(4)聘期企业一线造价工程师岗位的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带教专职教师。
  (五)选好、编好“课、证、岗、赛”融合的配套教材
  教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职工程造价专业选用和编写教材时,要紧密围绕工程造价职业资格证书、建筑行业岗位、技能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来选用和编写,以适应教学、考证、岗位、比赛的需要。学校要建立管理机制,监控校内自编教材的质量,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茂英,曾庆军.课证岗赛融合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1):16-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Z].2018-07-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1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32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