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课堂 提升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友平

  摘 要:化学学科内容抽象,记忆知识点众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简单死记硬背的方式又不能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如何破解传统高中化学教学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了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要面临的实际问题。文章结合化学教学实践,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角度提出了通过创设情境,应用化学实验,注重思维导图和创新教学方法等策略,力图破解高中化学教学低效率难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性;效果提升;课堂优化
  一、 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其知识内容较为深奥偏重于理论内容,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特别是微观物质等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不大,学生无法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感知化学内容,导致学生化学学习只能通过传统死记硬背等方式去学习,课堂效率普遍比较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因此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果,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化学课堂成为了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 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创设具体化学情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化学学科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联系在一起,拓展学生思考和研究的空间,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化学课程的内容,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学习经验去分析、总结和归纳教学情境中涉及的化学内容,将理论的化学内容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融入自身知识体系当中,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化学,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以《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为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物质是教学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景: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喝过或者听说过苏打水、苏打和小苏打,那么苏打水具体是什么的溶液呢?是小苏打还是苏打溶液?大部分学生基于以往的学习经验,提出苏打水是苏打溶液。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可以进行互动:苏打水大部分人认为应该是苏打溶液,其实这是不对的,苏打水其实是小苏打溶液,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从二者的化学性质来分析。通过层层问题情境设置的方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自然会关注到即将学习的苏打和小苏打的化学性质内容,而且也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了解为什么苏打水是小苏打的溶液。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考Na2CO3和NaHCO3化学性质的不同,了解NaHCO3的不稳定性和Na2CO3的穩定性,了解Na2CO3的化学应用范围主要用于化工产品,而NaHCO3用于医疗和日常生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自然会帮助学生解决课堂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提升学生化学能力和化学学习兴趣。
  三、 应用化学实验,培养探究意识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必须要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有机结合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化学解题能力,学会用化学思想去探究和分析未知的内容,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发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到化学内容学习当中,降低化学学习的理论难度。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从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去分析化学性质,了解化学现象发生的全过程,在观察、研究、分析、总结中提升对化学内容的理解,降低化学知识学习难度。
  以“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为例,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对这两个物质在理解方面容易出现一定的问题,因为二者的化学式非常的相近,氧化钠是Na2O而过氧化钠是Na2O2,简单从化学式来看就很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应引入化学实验的内容,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对二者化学性质进行学习,在实验学习过程中探究二者的不同,加深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化学性质的记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实验视频,分别与水反应、二氧化碳反应和盐酸反应,让学生观察视频中二者实验现象的不同。从视频实验中可以看出,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和盐酸反应都有气泡产生,从化学方程式来看都产生了氧气(O2),而氧化钠都没有气泡产生,从化学方程式也可以看出其生成物中没有气体产生,通过实验观察联系相应反应方程式的方式让学生去主动探索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化学性质的不同,主动去整理和归纳相关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分析的意识。
  四、 注重思维导图,培养化学逻辑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课程内容比较多,知识点较为杂乱,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逻辑,通过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将化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串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化学学习的思维和逻辑,提升化学课堂学习质量和有效性。
  以《硫和氮的氧化物》为例,硫和硫化物的知识点之间具有很强的联系性,但内容比较复杂,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性质与实验相对应,记忆难度比较大。如硫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其对应的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有三个包括FeS、Cu2S和SO2需要学生分别进行记忆和理解,此外硫的氧化物SO2的化学性质比较复杂,包括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等多个化学特点都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每一个化学性质都有对应的化学实验和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理解比较困难,而死记硬背的方式存在低效性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掌握化学逻辑,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简化记忆内容,提高记忆效果,如二氧化硫可以设计思维导图为①+4价还原性和氧化性;②特性:漂白性、毒性;③酸性氧化物,包括与CaO等反应,与碱反应,与酸反应;④用途:杀菌、防腐、漂白、制硫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和研究,帮助学生从思维导图的角度将化学知识和内容串联起来,形成良好的化学逻辑,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能力。总之,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思维导图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将化学学科内容以自己熟悉的方式和模式进行记忆,避免死记硬背的课堂低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参与性。   五、 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高中化学课堂高效率的提升应注重课堂教学的优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和化学学习的兴趣。高中化学学科知识理论性偏强,教学整体课时有限以此大部分老师喜欢传统课堂模式,注重在短时间内将化学知识传递给教师然后按照教学计划在高考前进行1-3轮的复习工作,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化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特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化学成绩普遍比较好,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即使通过多轮复习成绩也很难提上去,由此导致了部分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强的情况。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一方面积极利用信息化教学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如积极利用微课教学、慕课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有效帮助。此外,微课等教学模式还可以将化学实验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加强对化学实验所用的药品、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对物质化学性质的认知;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翻转课堂等模式,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化学课堂学习当中,通过课堂的翻转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六、 开展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兴趣
  高中化学课堂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差异性造成的两极化现象,基于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合作探究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交流与学习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討论与研究,提升对化学知识、实验的理解,从而缩减学生两极化的差异,实现整体学习成绩提升的目标。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掌握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如①化合反应:2Mg+O22MgO;CaO+H2OCa(OH)2;②分解反应:2H2O2H2↑+O2↑;Cu(OH)2CuO+H2O;③置换反应:Fe+H2SO4FeSO4+H2↑;Fe+CuSO4Cu+FeSO4;④复分解反应:HCl+NaOHNaCl+H2O;BaCl2+K2SO4BaSO4↓+2KCl鼓励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典型方程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的讨论,研究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类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这样在研究过程中小组之间可以充分地进行沟通交流,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特性,快速完成学习的任务。
  七、 总结
  高中化学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意识,帮助学生用化学的逻辑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伟,郭为.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目标设计:以化学事实性知识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42(4):476-480.
  [2]陆孟君,王世存,王红梅.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跨学科内容分析:基于《化学:概念与应用》的教材分析[J].化学教学,
  2019(11):26-30.
  [3]王怀文,张春艳,雷范军,潘红.主题式命题及其教学意义:区域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检测命题的实践与反思[J].化学教学,2019(11):87-92.
  [4]蔡毛艳,马雪,李文智.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以铁盐和亚铁盐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9):139-141.
  [5]郑爱芳,张贤金.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10):56-61.
  作者简介:刘友平,湖北省武汉市,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838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