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美术课堂?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洪波

  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得到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颁布,提出了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如何在美术教学中的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小学美术老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营造氛围,在欣赏中鉴赏美
  学生是爱美的,也是能感知美的,欣赏,是人们看待事物的一种方法,每个人对事物欣赏的眼光和角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尽相同。雕塑大师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在小学美术课中,欣赏就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懵懂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眼中的美就是好看、喜欢、漂亮,而欣赏一词对他们来说似乎比较遥远,也比较模糊。所以,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告诉他们作品如何,而更多的是要引导他们明白什么是美术的欣赏,如何去欣赏。教师在欣赏一幅作品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下艺术家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先去感受创作的大环境,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积极意义。其次,适当的借助“外力”也相当重要,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把枯燥的作品加入一些音乐、视频或者动画等,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缓解了作品的抽象性和枯燥性。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和欣赏能力,从而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成果。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参与。动看结合更有利于课堂的教学,也是对作品的一种欣赏,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去抓住作品中重要合成部分,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其实是用另一种方式更好的鉴赏作品,激发兴趣。
  二、创设情境,在情感中领悟美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了美的教育,美的熏陶。
  课堂上老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通过多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做到导有风趣、教有情趣、探有生趣、学有乐趣,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的情意和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为此,我们需要科学地设计美术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投入到故事或游戏中,萌发对美术的情感。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述,创建一个美术情境,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连贯的画面,甚至可以想象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断提高审美情趣。比如在教授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小鸟的家》时,教师就可以将具有生活在不同地方的小鸟的家的图片、声音等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彷如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受到绘画的更高境界,让他们感受美、理解美,拓展自身的思维空间,创作出更好的美术作品。
  三、培养情趣,在课堂中追求美
  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打下美术学习良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并授予学生较为基础性的小学美术教育担负的责任重大。
  美术是视觉艺术,在美术教育中教师要重视从视觉形象教学原理入手,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美好事物。教师可用直观的教具、模型、范画、多媒体技术等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在《鱼儿游游》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欣赏海底世界里各种各样有花纹的漂亮的鱼,学生模仿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样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对鱼儿的创作有了兴趣,学生情绪一高涨,上课效果自然就好,引发他们的审美兴趣。
  四、求异思维,在作品中创造美
  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虽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某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与具体形象联系着。针对这个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我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不急于完成作业,而是围绕每节课的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去设想,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
  五、情感体验,在实践中落实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美术学科本身具有情感因素,美術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情感特质,教师应充分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完善其人格。
  让小学美术走进生活,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探求美术知识,把美术问题生活化,真正体验到美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以致用,让学生尽情地体验美术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学生接触美术、认识美学、感受艺术的初级阶段,其关键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我们教师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入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感受和表达,才能打下良好的审美基础,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需要教师着重加强对学生基础性技能和知识的教育,为学生提升自身的美术创造力和审美层次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美育的关键环节,需要我们广大教师认真思考,努力探索,将美育活动开展得更加广泛和深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66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