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牛旺军

   摘 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还要多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加强资源整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意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2-0042-02
  初中物理中的一些知识深奥难懂,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就很难掌握这些知识。在核心素养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
   物理观念的形成,对学生而言,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初中物理知识大多比较抽象,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于记忆物理公式和定律,至于这个的公式如何推导而来,定律的本身有何物理意义,他们都没有进行过认真的思考。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虽然很多学生都能熟练记住牛顿第一定律的文字内容,但是一到做题的时候就容易出现诸多的问题。如一个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斜面上滑的物理问题,一些学生在进行受力分析时,始终认为物体要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或是“动力”,他们的理由是:如果物体没有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力,那么这个物体肯定无法沿斜面向上滑动。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尽管学生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是一些学生还是没有思考物理结论背后的含义,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会回到其固有的思路上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因为它看起来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非常相符。类似的错误比较多,说明一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重结论轻过程,知道物理结论,却对结论得来的缘由毫不关心;重记忆轻理解,还有部分学生停留在记忆层面,对物理定律的学习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出现的这些类似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对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有清晰而深入的认识,而不是在头脑中留下一知半解、容易混淆的抽象概念。
   再如,在“火车经过身边的声音变化”的互动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利用视频展示的方法,为学生播放“火车经过身边”的音视频资源,在学生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共同讨论火车、救护车经过身边时的声音变化。学生A说:“火车经过我身边时,开始的声音小,之后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声音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学生B说:“在救护车经过我身边的时候,声音也从逐渐变大到逐渐变小,好像救护车离我越近声音就越大。”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表述的物理现象,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总结声音传播的介质、途径、速度等物理知识,让学生逐步认识并掌握“多普勒效应”,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这样的互动教学,能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在讨论过程中站在物理学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有效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素养。
   二、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标大力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核心素养下,大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有着较强的敏感性,会自主引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来。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解得不深不透,经常走向单一化,将小组讨论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其实,小组讨论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这就需要教师做出科学的选择。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电流的强弱”时,教师可将学习的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另一部分是怎样测量电流的大小。教师可以先拿出电流表,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外形和设计特点,再联系教材全面认识电流表。然后,教师把电流表连接到电路上,引导学生读出具体的数值。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电流的大小。这样,学生就会迅速理解电流强弱的有关概念,并掌握电流大小的测量方法。教师借助实物进行操作并指导学生,比单独讲解形象得多,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再如,教学“圆周运动”一课时,教师先将学生们分组,每组两名学生,一名学生负责按照既定的圆形轨道进行移动,另一名学生负责记录数据并比较速度,然后两名学生互换角色进行实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圆周运动的速度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量度。这两名学生,通过相互协作达成了很好的默契,不仅验证了物理理论,而且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效率。因此,核心素养下,教师一定要创新物理教学方法,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加强资源整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意识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内容较为固定,对学习的范围也进行了限定,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加强资源整合。尤其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开展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意识。教师在加工处理教学内容时,还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教师既要依靠教材,又不要被教材束缚,有效体现新课改理念,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大部分学生对“两种电荷”比较感兴趣,生活中常常会接触电荷。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先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介入。接着,教师拿出一把梳子,梳几下头发,再将梳子对准桌子上的小纸屑,小纸屑就会被吸附到梳子上面。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用直尺进行实验,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形象直观地看到电荷现象。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带电现象,组织学生讨论摩擦起火、雷电现象的原理,从而更好地将他们引入到课堂学习中。
   再如,在教学“熔化和凝固”这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相关内容的阅读,对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再看看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三种状态会有怎样的变化,进而有效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三种物质状态产生变化的具體实例,试着讲一下变化的原理。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大部分学生都顺利完成了任务。在列举生活案例时,学生大都找到了水蒸气、水、冰的变化现象和具体事物,能够简单阐述相关的原理,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通过两个预习内容的布置,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意识,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课堂教学的开展更加顺畅。
   总之,新课标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下,教师要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加强资源整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合作探究能力、自主阅读学习意识,进而真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加团,杨雪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中学物理,2016(10).
  [2]傅健.通过初中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苏科版八年级第四章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35).
  [3]杨文婷.增进课堂教学实效 滋润学生物理素养——基于核心素养下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成效的探讨[J].中学理科园地,2019(03).
  [4]陆水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探究[J].数理化学习,2017(06).
  [5]余华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探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10).
  [6]纪进荣.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4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