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涛

   摘 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任务,而教育信息化所呈现的巨大推动力又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切入点。要融合媒体,创设情境,突重破难;切入学法,网络求知,涵养技能;整合资源,优化模式,智慧物化;功能展示,软件增效,交互优化;融入环节,方式优化,目标达成。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融合;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4-0098-02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当今教育信息化时代下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亟待探究与思考的重要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够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能力,丰富课程资源和呈现方式,建立交流平台,构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还能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教师应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进行探讨。
   一、融合媒体,创设情境,突重破难
   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融合传统手段,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的认知场景,引发学生的态度体验,指导学生理解内容,使学生的情感、动机、兴趣得到激发,变被动为主动,变难学为轻松认知。例如,《咏柳》一课的学习重难点是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在学生已经分句子阅读,并理解了诗意之后,教师可利用动情的描述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画面、音乐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在欣赏中感悟春天的美。师:现在老师描述这首诗,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再吟诵诗句。迎着徐徐的春风,诗人信步来到小河边,看到柳树翠绿翠绿的像碧玉装扮成的一样,无数柳枝垂下来像绿丝绦一样柔美,诗人不禁吟诵……生齐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师:诗人来到柳树下,看到精美纤细的柳叶,惊喜万分,不禁自问……生齐诵:不知细叶谁裁出?师:哦,原来是春风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呀,诗人赞叹道……生齐诵: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样,学生能实实在在体验到什么才是以柳咏春,使学生入情入境,达到以信息技术为支架,有效突出学习重点,有效优化师生互动方式的教学目的。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悟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教师可制作用量角器测量各角、剪贴拼补角、折叠三角的动画。学生在动画的演示下,情绪激昂,自然进入探究的情境,很快得出结论,并为证明定理添加辅助线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切入学法,网络求知,涵养技能
   网络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强化学生借助网络自学获取新知的意识,养成规范的网络学习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结合教学创造网络学习的环境,探究基于互联网的教学策略,以问题引领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学习。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做题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查字音问题的引领,强化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认识“壁”字的?有个学生回答:我是从网络上查到的拼音。这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这是一种很先进、智慧的学习方法,大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又如,在教学《社戏》时,教师可设计课外阅读作业,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鲁迅先生的爱好,如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关键词“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这样,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精神,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习惯、方法和能力。
   三、整合资源,优化模式,智慧物化
   利用視频、图片等呈现知识场景或知识形成背景,让学生观看、体验并引发思考,从课程的角度整合资源,丰富内容,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学习习惯,使教育智慧得到物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例如,在《老山界》一课的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网络选取3张图片:毛泽东同志的书法作品《七律·长征》的图片、电视剧《长征》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爬雪山、过草地的片段。这样,可顺利引出老山界是长征途中的第一山,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为了让学生理解第12段描写“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的“奇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节选了电视剧《长征》的片段,让学生对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精神产生深刻认识,从而深入理解描写的手法。
   四、功能展示,软件增效,交互优化
   多媒体作为一种演示和交流的工具,可以优化教学的呈现方式,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化单项输入为多维并进。教师还可开发利用各种学习软件,生动展示关键节点,有效实现人机、师生、生生的合理交互,实现课堂信息化。例如,在英语会话课上,教师可播放文本录音,让学生模仿、跟读,有效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训练学生连读的技巧;逐次增多覆盖课文部分,让学生通过对话把握全文,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根据图片和提示词创编新对话,为发展学生模仿课文编对话能力提供平台;插入对话片段,让学生听、看并回答问题,使学生通过对比产生疑问。又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直观看到:拖动一个三角形,虽然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在变化,但内角和不变。这样,学生对定理的实质认识深刻,记忆牢固,涵养了辩证的思想。教师还可设计练一练,并打开“白板”中的计时器,督促学生快速答题。计时器不单纯是计时间,经常恰当地使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习惯和提高做题效率的能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再如,在教学“图形中的折叠问题”时,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让学生直观看到:一个矩形沿对角线对折的动态变化,使学生轻松地找到等边、等角、全等形,从而利用条件的转化、方程思想解决折叠的计算问题。
   五、融入环节,方式优化,目标达成
   关键教学环节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预习、课堂导入、新知导学、知识训练、课堂总结等环节设计不同的支持形式,能使学习模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例如,在教学数学“解决问题”一课时,教师可出示例题“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元”,同时出示配图,图中箱子上有“每箱12个”字样。此例题图文并茂,课件呈现的画面也很丰满,学生能轻松在配图中发现这个隐含条件。课件展示为小组研讨提供了支架,对学生读题的方法、细心观察的习惯也进行了指引。又如,在“Shopping!”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导入。优美的音乐、欢快的节奏,既能愉悦学生身心,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利用PPT展示购物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本课难点句子,同时插入关于购物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Can I help you?”等句子的含义。
   总之,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以课程建设为本,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实用性;要尊重课程标准,用好传统手段,信息化教学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电子课件的制作要适量,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使信息技术与导学方式相互促进。教师要多学习,多交流,不断探求信息化教学的新策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7(10).
  [2]王正青,唐晓玲.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动力逻辑与推进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01).
  [3]王沛.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0(06).
  [4]魏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J].甘肃教育,2020(10).
  [5]张之旺.深化信息技术融合 打造智慧育人课堂[J].甘肃教育,2019(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95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