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文琴

   摘 要:加强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迫切要求。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也是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分析了目前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熊文琴(1978-),女,江西南昌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术学院讲师,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6-0069-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他们所处社会环境的特点而进行的有较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1]。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才的重要素质,也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在大学教育中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十分重要。
   对于特殊教育高职院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更为重要。因为特殊教育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毕业后往往从事和特殊教育有关的职业。特殊教育事业充满挑战,不论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还是教育方法的特殊性使得学生在工作时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面对更多的挫折,因此更应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会如何调适自己,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特教事业。目前,特殊教育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渐受到重视,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开展这项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一:采取随机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2份。其中有效问卷265份。
   调查对象二:采取随机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江苏、山东等地各类特殊教育学校14所的特殊教育教师以及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30份,回收问卷545份。其中有效问卷496份。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一:采用自编心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由30道封闭式选择题构成。主要内容涉及学生的背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需求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研究工具二:采用自编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心理素质问卷,由45个描写优秀特殊教育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词条随机排列构成。项目采用五点评分,1表示“非常不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要求被试就优秀特殊教育教师不同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
   (三)调查数据处理
   问卷收集后,对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处理。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积极
   调查显示,18.1%的学生非常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51.7%的学生比较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两者合计,占所有受调查人数的69.8%。由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意识比较高,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较关注。
   此外,调查还显示35.1%的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60.8%的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两者相加,占所有受调查人数的95.8%。只有1.9%的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没必要,2.3%的学生认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无所谓。可以看出,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有很高的认可度,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明晰
   调查表明,在谈及对心理健康标准的了解程度时,只有5.3%的学生选择非常了解,74.0%的学生选择有点了解,17.4%的学生选择朦胧知道一点,3.4%的学生选择不了解。关于心理素质方面,调查表明学生和特殊教育教师之间对于所需心理素质的认知差异较大。数据分析显示,特殊教育教师心理素质结构包括自我调试心理素质、品德心理素质、师生关系心理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自我提高心理素质和基本心理素质六个因素。学生对这六项素质的重要性都存在明显的低估现象。
   此外,通过调查发现,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比较多,包括:前途及就业问题(64.2%)、学习问题(58.1%)、人际关系问题(49.8%)、环境适应问题(44.2%)、经济问题(39.2%)、感情问题(34.3%)、家庭问题(32.5%)和其他(6.8%)。但在面对以上各种问题的时候,学生往往并不知道如何采用积极的方法和技巧去面对问题,而往往采取一些无助于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其中包括:转移(娱乐、游戏、看书等)(70.6%)、诉说(向朋友述说等)(58.1%)、发泄(大叫、哭、倾诉、写日记等)(50.2%)、顺其自然、自然调整(41.1%)、压抑(喝酒、睡觉、假装高兴等)(21.9)和其他(2.6%)。可以看出学生在心理调试技巧方面的缺乏。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多样但覆盖面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阅读栏、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活动等多种方式。学生对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认可度都较高,例如94.6%的学生认为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帮助,89.1%的学生认为阅读栏有帮助,86.8%的学生认为参加心理健康活动有帮助,84.5%的学生认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有帮助。但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其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存在覆盖率较低的问题。调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普及率最广(76.2%的学生上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此之外,其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普及率基本维持在50%左右。例如,55.1%的学生通过阅读栏看到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信息,48.7%的学生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46.3%的学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活动。因此,如何提高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覆盖面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心理咨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心理咨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教会他们如何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技巧。[2]但是调查显示,心理咨询并没有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对心理咨询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当问及“你对其他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同学会表示理解吗?”时,95.8%的同学表示能够理解,以及当问及“朋友遇到心理问题时,会劝对方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吗?”时,70.9%的学生表示会劝对方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这表明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作用有一定的认可,认为心理咨询能够帮助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当问及“你遇到心理问题时,会去寻求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吗?”,77.4%的同学表示不会去寻找心理咨询老师的帮助,呈现出和前面相反的结果。二是心理咨询缺乏持续性。调查显示,有10.6%的学生参加过心理咨询,其中参加过1次心理咨询的学生占3.8%,参加过2-3次心理咨询的学生占6.8%,参加3次以上的学生没有。
   三、讨论与对策
   如何在已有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寻找解决的策略,建立更加完善的特殊教育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层层递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目标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最终达到自我实现[3]。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体现,因此,为了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需要建立一个层层递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普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最基本的部分就是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一般概念和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诊断标准,培养健康心理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需要普及与各种异常心理有关的知识,包括各种异常心理产生的可能原因,如何识别各种异常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及时发现自己心理是否异常等等各种知识。
   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普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借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并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一般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不能忽视对今后所要从事职业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调查显示,特教学生在职业心理素质上的认识还很欠缺,这正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需引起重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这些方面心理素质,为他们将来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推广具体的心理调节技巧。掌握了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并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问题,接下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心理调节技巧也非常重要。调查发现,学生对许多具体的心理调节技巧十分感兴趣,包括人际关系技巧(67.9)、情绪管理技巧(60.8%)、学会竞争与合作(55.8%)、自我认识与自我成长(54.7%)、压力与减压(54.3%)、有效学习方法(40.4%)等等。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推广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心理调节技巧,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处理问题,保持心理的健康。
   (二)建立多种方式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网
   1.提高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覆盖面。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存在认可度高但覆盖率较低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功效,提高其覆盖面是个很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覆盖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认可度最高,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全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扩大其覆盖率,使其达到100%。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覆盖率,如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等,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每个系科,每个班级。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除了一年级新生需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基本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之外,二、三年级学生更多地是侧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调节技能的学习,因此,采用的方法需要有针对性,应该选择适合学生年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2.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其中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涉及的大部分是理论方面的内容,但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各种心理调节技巧这两部分内容更多地强调实践练习。这两方面的内容仅仅靠理论知识的传授不足以让学生切实地培养出相关的心理素质和掌握具体的心理调节技巧。因此,如何调整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使各教育方式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补充,形成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广泛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非常重要。
   首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心理健康阅读栏、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以及良好心理素质、心理调节技能中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通过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加强实践练习提供基础。其次,紧扣相关内容,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实践学习,使得理论知识能够切实的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可以操作的心理调节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内容上的契合,还需要注重时间上的契合,使理论能够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良好的系统。
   (三)深化心理咨询的功能
   1.提高心理咨询的问询率。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于心理咨询的作用和有效性持肯定态度,但学校的心理咨询问询率却较低。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心理咨询仍旧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是件丢人的事情而不好意思去寻求帮助。因此,如何打破学生的偏见是提高心理咨询问询率的关键。学校应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加大对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心理咨询教师也可以定期在学校组织活动,通过“走出去”扩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打破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偏见。
   此外,调查还发现学生愿意选择的咨询方式包括:面谈式心理咨询(39.2%)、网络式心理咨询(35.5%)、电话心理咨询(21.5%)、团体心理咨询(3.8%)。其中网络式心理咨询和电话心理咨询因其匿名性高,获得很多学生的认可。特别是网络式心理咨询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他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4]学校除了设立心理咨询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咨询,尽可能多地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顾虑,让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2.提高心理咨询的持续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缺乏持续性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误区有关。学生总是希望心理咨询能够像特效药一样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殊不知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通过心理咨询进行改善和治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往往和学生的预期相反,导致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咨询后感觉不能立刻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不再去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因此,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心理咨询的效果进行宣传,加深学生的了解,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心理咨询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和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的咨询水平有关。调查发现,学校虽然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是并没有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在心理咨询室中为前来求助的学生提供帮助的教师往往都是各系科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因此,如何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非常重要。学校应定期为这些心理学教师提供助人的专业培训,包括如何提高自身的技术和水平,如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等内容,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朝庄,雷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10.
  [2]张蔚,石晓春.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辅导[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271.
  [3]陈正学.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118.
  [4]王小凤,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服务形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6):29-31.
  责任编辑 王国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4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