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们的习作生活充满阳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海涛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阳光灿烂,草绿花香。我们的孩子们,正是生活在太阳底下的一株株幼苗,他们带着稚气,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度过漫长的小学生活、人生的黄金年华。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他们渴望沐浴在老师这轮太阳底下,享受老师为他们散放出的一道道温暖的阳光。老师的理念及做法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和前途。然而学生的个体又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只有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风格迥异的诗,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才会认为没有笨生,只有出色,在学习的指导上就要创造出与他们的天性相符的活泼有趣的,不单一守旧、僵化呆板的新学法。基于这些思考,我尝试了以下几种习作方法,现用简单的文笔做以下叙述:
  一、 课前准备方法不一
  尽管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花费心智不少,但学生坐在教室里闭门造车,拿起钢笔硬开工,步别人后尘,学生感到无味、无趣、无情,写出的文章空洞无物,词语匮乏、语言干瘪、缺少真情实感。我就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累兴趣,变枯燥为有趣、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学为愿学。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把学生的积累作为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写一篇作文之前,都有目的的让学生搜集或摘抄一些与本文有关的四字词语、名人名言、妙词佳句、精彩片段等,为学生达到言之有物做准备。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养成了每天背诵的好习惯。微风和煦的天气里,我就带领他们到树阴下、操场上,读、背、说、唱、赛。风、雨、雪天,观察风景即兴口头作文、演讲。每天每人衣兜里要揣一个写有成语、名言、古诗等的小纸条,不时拿出来背一背,伙伴检查,加分记录。久而久之,学生由“学之”、到“好之”、再到“乐之”,作文水平逐步提高。
  二、课堂学习不拘一格
  我想不管哪种改革的潮流涌来,但万变不离其宗,不思考因人、因文、因时、因地而出现的差异,就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复制他人模式,最终会宣告创造性枯竭,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是最佳创意。现采撷以下一组实践做法与同事探讨:
  1.长文短教:习作教学之高效积淀
  不过于注重对文本的解读、对语言的理解。与其悉心分析一篇文章,不如成诵10篇佳作,摒弃低效阅读,达到省时高效,使之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
  2.开头结尾:习作教学之趣味欣赏
  良好的开头使人赏心悦目,精彩的结尾让人意犹未尽。我每教一篇课文都以精炼的开头引路,而结尾值得介绍的就是唱相关的歌曲,一曲久唱不衰的歌,就是一首优美动听的诗。
  3.口头作文:习作教学之未雨绸缪
  书面习作每学期才有八次,但口头上的习作却可以经常进行。以仿说、仿写为主,解决无话可说的难题。
  4.“生活镜头”:习作教学之聚沙成塔
  把生活中所见、所想、所做,记录下来就是素材,不让其成为过眼烟云,我创造了“生活小镜头”这样的小记录本,毕业赠言、学科活动精华、班会、校会、队会剪影,凡是能捕捉到的素材都将成为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
  三、课间积累千姿百态
  语言之本在于积累,让学生小时候大规模的积累,必能达到将来质的变化。我利用课间十分钟、大课间、语文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时甚至利用语文课等,把积累儿歌、成语、对联、名言、谚语等编成跳绳、花样跳皮筋,让学生们既强健了体魄,又能到户外活动,琅琅上口的儿歌、翩翩起舞的身姿,不仅给班级、学校带来了活力,学生自己也成了阳光少年。学生吟之、唱之、舞之,减轻了课业负担,玩中积累了忘却不了的知识,享受着无尽的情趣。其次,还有上百首古诗文要求学生背下来深感乏味,我把这些内容编成了几套韵律操、舞蹈等。学生在动感中背诵着、收获着,学习生活充满了阳光。
  四、课外观察尽显异彩
  多歧为贵,我从习作的袖珍小圈,走向广阔的语文天地,深感收获多多。我的家乡北濒东西走向的连绵山脉,南依一条潺潺流动的老哈河、荷花池、菱角泡,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有着得天独厚的写作素材。我常常把学生拉出去,走进大自然的课堂,学生们一路迎着灿烂的阳光,欢歌笑语,喜气洋洋。到沙漠中游玩、野炊、观景;到小河边赏荷、摘菱角、捉小鱼,个个感到十分惬意,其乐融融。我的家乡不仅山清水秀,而且物产丰富,这里提及的“物产”是家乡独特的一道道风景――漫山遍野生长着野菜:蒲公英、曲麻菜、酸不溜、马齿苋、黄金菜、扁竹芽、猪毛菜――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菜,一年春、夏、秋三个季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野菜有的清肝利胆,有的祛火消炎,还有的消肿止痛,真是天然植物治百病,胜过医院打吊瓶。每每季节来临,我便抓住时机,放手让学生任意驰骋在家乡的风光中,在观光游览间,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有目的地观察体验生活,捕捉习作材料,再回到课堂上,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到的,迅即有感而发的跃然纸上。素材多了,写作题目也花样繁多,一景多练,一景多题材,如《我的家乡》、《家乡的小河》、《挖野菜》、《难忘的一次野炊》、《观荷花池》、《记忆深刻的故事》、《菱角泡――我爱你》、《家乡风光》、《沙漠――你真美》、《美丽的鸳鸯湖》――学生写作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他们的作品《家乡风光》获国家级一等奖,《家乡的荷塘夏景》获二等奖,其他也有一些作品分别获过奖。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竟然会这样写道:我的家乡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部,这里依山而住,傍水而居,青山绿水,杨柳依依,百花馥郁,群鸟翻飞,构成一幅幅大自然绮丽的风景画。最吸引人的就是我家乡的“鸳鸯湖”。我家乡的西南面,有一座壮观雄伟的大闸桥,横跨老哈河两岸,拦腰把老哈河水截在一端,三面相围形成巨大的风景湖,天然的生活环境引来了数以千计的鸳鸯和天鹅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活繁衍,人们称它“鸳鸯湖”和“天鹅湖”。群鸟时而腾空而起,展翅翱翔,时而浮在水面,欢快嬉戏,为大自然增添了勃勃生机。
  这种从无字处读书、学习都是引导作文入门的最佳方法;“作文难”、“烦作文”的阴影将被彻底驱散,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新境界。
  反思这些做法和学法,深感是巧妙的运用与拓展。遵从大语文观,把“教师教”转变为“自主学”,把学习的时间从课堂40分钟延伸到无限,把学习的空间从课堂、课本拓展到校园、校外,乃至大自然,引导学生们在愉悦的氛围里学习,在生活里学习,在不经意中学习,师生乐此不疲,受益匪浅。
  个人认为: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的确应转变观念,还要“由着孩子点儿”,让他们随心所欲,还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纵情驰骋,给他们一缕充足的阳光,从而放出灿烂的光芒,让他们优哉游哉地学,学习这件事就再也不是什么苦差事,而是乐以忘忧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386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