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成宇

  摘 要:《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学生而言,语文学习的最根本的实践是什么呢?不就是读书吗!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中直接接触语言材料,才能逐渐体会、进而熟练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新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做到让学生读懂文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感 方法 形式
  
  诵读是学好语文的一种理想途径。诵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充分消化,掌握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小学生正处在记忆力旺盛时期,是诵读的黄金阶段。诵读教学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因此,新课标把诵读放在突出地位,作为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一项主要的教学要求,贯穿课文教学的训练体系。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诵读水平的培养。
  一、重视诵读,培养语感
  诵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熟读精思,出之于口,明乎于心,才能抓住文章的“钥匙”,知其词句,品其意味,得其精华,才能真正做到心领神会,理解实质。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至理名言,这是古人成功经验的总结,它形象地告诉我们诵读对培养语感,理解文章的重要性。诵读本身就是“理解”的重要环节和重要手段。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习文学作品也是这样,反复诵读,可以不断加深理解诵读的内容,从而领略其精妙之处。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必须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诵读训练。例如,“俨然”这个词,它有多种义项。为了使学生掌握它的各种义项,我指引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通过感知、领悟、想象、联想等活动,由表及里,理解语言内蕴。读《桃花源记》“屋舍俨然”,我让学生掌握了“俨然”的第一义项“整齐的样子”;读《向沙漠进军》“俨然成为绿洲”,我让学生掌握了其第二义项“好像真的”;读《祝福》“四叔俨然陪着”,我让学生掌握了其第三义项“严肃”。积少成多,熟能生巧,渐渐语感便能不可抑制地冒出来。要取得这样的效果,是非经过反复诵读、刻苦磨炼不可的。
  二、指导诵读,讲究方法
  古人云:“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要指导学生诵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尤为重要。诵读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多种技能综合操作的活动,是读者置身于作者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话,用声音语调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挥读物的感染教育作用。诵读能力一般表现为重音、停顿,恰当地运用语调、速度,是对读物内容准确感知和正确理解的结果。因此教方法,练诵读,应首先指导学生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特别要注意那些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挖掘文章的蕴涵,体会出文章的思想味,然后确定诵读的重音、停顿、速度和语调等。当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词句、读好语调、读清思路、读出情味、读出文章语气时,便会产生一种共鸣。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语感就会自然形成,作家的语言将被不自觉地汲取,由此实现语言的内化和积累,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时,就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读出感情的基本方法:首先要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处理好内容的停连、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并且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符号,对朗读的内容进行分析、做出标注,体会朗读技巧的运用。通过朗读,读出了人们欣喜的层次感,表达出了人们对春天的盼望与赞美。讲求朗读方法的指导,能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解文章思路,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三、训练诵读,形式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读的形式有默读、精读、略读,浏览、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感情朗读等,每种读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此外,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应加强引读、配乐读、表演读、入情入境地读……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自读自悟的机会,在生动活泼、乐此不疲的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掌握读书的技巧。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以齐读作为朗读的重头戏来抓,齐读在初中占压倒性优势。当然,认真使用齐读,恰当安排,精心指导,可使训练面广,加强朗读气势,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但滥用齐读,也明显体现出它的不足,会读的不会读的,认真读的不认真读的,都混杂在一起,滥竽充数,学生有时顾了整齐顾不及准确,顾了响亮顾不及感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读一字停一顿、千篇一律的拖腔唱读,远离了朗读的要求。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在课中广泛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尤其注重对学生个别朗读的指导,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贯彻“以读为本”的精神,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学是离不开诵读的,只有反复诵读,才能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使学生达到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知理.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第27期.
  2.崔海艳.教学千法 以读为本.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7年第3期.
  3.黄汉蓉.浅谈“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结构.文科爱好者.2009年第4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2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