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春凤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和质量,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从以“教师的讲”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全面实施主体性教学,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培养。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尊重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需要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不足。只有当学生自己成为反思性的学习者时,他们才能真正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反思自己的学习,帮助其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改革课堂――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的教学身份。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内容时,我首先播放了有关教材内容的投影片,并挂了几幅漫画:大资本家在操纵议会“热闹”地选举。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资本主义民主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实质是什么?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想法、观点都说出来了。最后我和学生一起归纳出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独立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容时,我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按生源所在地把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定一名组长,引导学生利用星期日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学生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城区学生讨论“大丰二卯酉河流的变迁”,农村学生进行“大丰农村饮用水状况调查”等,通过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四、授人以渔――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首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看”书。指导学生在阅读时,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其次,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结合思想品德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如,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框教学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分析汽车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面对不断下降的汽车价格,必须采取的措施;而对于家庭来说,随着汽车价格的不断下降,购买汽车也被人们纳入了生活消费的内容。这样,学生才会对思想品德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五、培养自学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掌握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例如:在教学《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10道选择题和两道分析题。这些题目既不同于传统的名词解释或简答题,也不同于一般的目标展示,它既表明了识记、理解和运用知识三个层次的目标,又具有启发性。通过自读思考,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既达到了识记目标,又培养了分析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总之,主体性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前沿课题,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使之逐步完善并发挥它的真正作用。[Q]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8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