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没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定平

  21世纪教育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要“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实施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所以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其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问题情境与问题意识的概念及现状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新的未知知识间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激发学生主体认知需要,引导其主动探究,发现新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普遍薄弱。“中国学生勤奋,但缺乏怀疑精神”,这是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麦克德尔米德教授对中国学生的评价。问题意识的缺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笔者认为,当前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发展。二是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往往只强调对政治知识的死记硬背,学生兴趣索然,不想提问。三是教师权威角色的过分突显,致使学生不敢提问。四是学生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无暇去思考和探索,缺乏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提不出问题。学生长期在唯书唯上、迷信权威、盲目服从的思维定势中生活,思维得不到锻炼,最终丧失了创新能力,在读书、做题、考试三位一体的教育循环圈里走向平庸。
  
  二、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的心理学依据
  
  最早的问题情境教学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发明的“谈话法”,他认为“问题是思想的产婆”。随之在后人不断研究、总结、论证的基础上,特别是伴随着思维心理学的发展,问题情境理论有了可靠的心理学依据。问题情境创设的心理学依据是问题性思维理论。
  
  1 思维的过程性。
  思维是一种动态、活跃、不断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研究指出:认识思维的过程本身就是认识着、思维着的主体同被认识的客体,同所解决的课题的客观内容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政治课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认知的结果,更要重视思维的过程,以实现人格要素的全面发展。
  
  2 思维的问题性。
  思维起始于问题。思维通常由问题产生,而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产生思维过程最典型的情境就是问题情境。思维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认识,而问题性是认识的特征之一。所以思想政治课问题,隋境的创设必须以问题为核心,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 思维的主体性。
  思维是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着的主体的活动。我们必须将思维主体的个性特点,如动机、见解、过去的经验和已获得的知识以及能力等包括在思维活动的内部条件之中。思维主体性的特征决定了思维心理学的任务不能局限于思维的功能方面,而必须研究思维的个体,揭示思维着的主体活动的内部条件及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创设政治课问题情境时,必须从学生个性发展出发,因材施教。
  
  4 思维的创新性。
  思维的核心是创新。人的思维在受制于客体的同时,又具有能动作用,也就是对新事物的探索、发现和发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原有知识在思维中的现实化并不是记忆的简单再现。政治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周围世界里的新东西,也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三、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策略
  
  1 利用氛围激发问题意识。
  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处于最自然、最放松的状态下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自由、和谐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活跃的状态。教师要把课堂的提问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肯定,逐步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2 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全过程的开端,它正如电影序幕一样,一定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 利用生活事件创设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利用生活事件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矛盾,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平时必须养成关心生活的习惯,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报刊、广播和电视新闻中获取鲜活的素材。如在讲“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列举平时生活中碰到的吃亏上当的事例,让他们说说作为消费者有哪些权利被侵犯了,权利被侵犯后一般该怎么办。这些生活素材重现在课堂上,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激活他们的思维。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问题情境。在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受、让学生置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90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