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恰当运用教师评价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丽

  教学应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其中教师的评价语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所谓教师评价语,就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方面进行即兴点评之语。它主要起看反馈、激励、调控、诱导以及推进学生后继学习的作用。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类型的评价,比如肯定的、理解的、激励的、引领的等等,使学生的理解从肤浅走向深刻,思考的时空更加自由广阔,最终真正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三位一体的阅读对话;同时在评价中提高教师自身的听辨、点拨评价能力以及增强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养成良好的教学素养。
  近几年,笔者尝试了这样几类评价语。
  
  一、引领互动式
  
  例如:a.对刚才同学的回答,你有什么看法?b.你同意他(她)的观点吗?还有其他不同想法吗?c.你还有补充意见吗?这类评价语往往能赋予学生求异的权力,激活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参与评价、讨论,开放思路,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互评互析的互动氛围,使学生的认知、体验变得更加敏感、丰富。
  
  二、探究理解式
  
  例如:a.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
  b.再想想,还可以怎么理解?c.你能进一步对你回答作出解释吗?其实这又是一种追问式的评价,可引导学生向较高的思维层次递进,使学生能更深刻地对文本进行揣摩分析,由此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处。
  
  三、肯定激励式
  
  例如:a.很精彩!太棒了!b.你的看法很有见地!c.你的想法非常有价值。d.你具备优秀播音员的素质!如此等等,在学生回答精彩处的积极评价,会成为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动力。落到点上的由衷赞美,是教学艺术的真正体现。
  这样,在探究理解、引导互动中,学生的认识从肤浅走向深刻,感悟从单一走向丰富。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文本解读中的原初认知与情感体验,当学生的认识还比较“单一”,情感体验还不够“丰富”时,要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追问、旁问与即时评价的理解;其次,要赋予学生求异的权力,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评价,从而对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各种问题。
  【案例】《〈论语〉十则》教学片段
  对孔子的“挑战”(师生讨论第五则)。
  师:为什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智慧?
  生1:知道自己的不足,就会去学习,永远有学习的意识,这是一种智慧。
  (同学们对生1的回答头称是。)
  师:说得真不错,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其他同学还有对“智慧”的发现吗?
  生2(补充):知道自己的不足,就会变得很谦虚,别人也乐意教你,你就获得了学习机会。
  师:你们能多角度看待一个问题,而且理解得到很深刻,老师非常欣赏,这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思维品质。你们认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还是一种什么品质?让我们挑战孔子,试着用一个字概括,并说明理由。
  生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勇也。我认为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有所不知,这需要一种勇气。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4(不同意生3观点):人都有自己不知的一面,在别人面前承认自己有所不知,这很正常,谈不上“勇”。
  生5(同意生3的观点):人总是习惯于掩饰自己的“不知”,敢于承认自己不知的确很勇敢。
  师:对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你们有什么看法?
  生6:“勇不勇”因人而论,对胆小的来说就是勇,反之就不是;但也敢于说出自己不知,不虚伪,不做作,这是做人的真实,是“真”也。
  师:因人而论,很有见地。还有补充意见吗?
  生7:是“德”也。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勇气,是一个人的美德,他可以非常真实地活着。
  师(小结):孔子如果知道两千年后,有这么一群出色的后生,他一定要含笑九泉了。
  【分析】学生之所以特别喜欢这样的课,是因为教师赋予他们以自我角色意识,并启发他们捕捉自己的体验进行创造。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以及及时跟进的评价语,引发了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析,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和情感体验,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综上所述,教师评价语的运用,应不拘一格、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教师要给予恰当、简洁、精妙的评价而不要刻意营造结果。
  教师的评价语在教学中十分重要,“用点睛之语,就能指点迷津”,但这种评价不是一次到位的。因为学生的认识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知之甚浅到知之较深。教师的评价语要建立在对学生深切的理解与关爱上,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226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