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珍 黄汗青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如何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出个性来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个性在课堂上显现、绽放,可以从珍视学生体验入手。
  [关键词]阅读 体验
  
  一、实践中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忽视学生的阅读实践和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赠汪伦》时,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结合,有的画画,有的查资料……最后进行交流。由于每组都以学生个性为依据,学生的合作、探索、交流就很充分。
  
  二、思考讨论中体验
  
  从众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表现在阅读活动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思考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进行思考、感悟、体验。
  
  三、评价延迟中体验
  
  《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多采用延时性评价。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可能会扼杀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四、开放中体验
  
  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共鸣或质疑。所以,在问题设计上,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的限定性问题,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师问:“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邱少云?”这是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有的说看到一个遵守纪律的邱少云,有的说看到一个意志坚强的邱少云。学生之所以能萌发如此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浓厚的个性色彩、答案迥异的见解,完全是因为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它犹如强劲的催化剂,有力地催生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阅读活动是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他们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阅读活动只有重视张扬学生的个性,并从关注语言回到关注学生自身体验,它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探索与创造人生的一条捷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
  编辑 张华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9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