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聆听花开的声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每个孩子都适合学习音乐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一向持怀疑态度。但是我眼中不适合学习音乐的小周同学却为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作为一名已有十多年教龄的音乐老师,我一向认为,音乐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学习音乐是需要天赋的,有的孩子生来就不适合学习音乐。在我的记忆里,小周就是这样一位学生。他脸黑黑的,个子比同龄的孩子要高出许多。在教室里,他也不是那种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平时说话声音不大,与人交往也不多。上课时不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问题,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作业经常要订正,学习效率、正确率都不高。他的其他表现也不起眼,各项能力水平在班组都属于中下等,在老师的眼中他不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孩子,很少能得到老师额外的“宠爱”。
  记得在以往的音乐课上,小周的表现是那么“默默无闻”,他不像其他孩子那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在音乐声中大声地演唱、大方地舞蹈、愉快地游戏。他在音乐课上的表现在我的印象中总是被动的,我从来没见过他有积极投入的神态。让他起来唱歌总是声音低得听不见,一首歌四个乐句起码有三句走调。在我上课提问时他显得尤为紧张,希望最好不要点到他的名字,如果被点到了,他也是一问三不知。总之,在我的眼中,小周无疑就是一个不适合学习音乐的孩子。所以,在音乐课上我尽量避免请小周回答问题,尽量避免请小周单独参与音乐表现。音乐课上,小周更沉默了。
  已经记不清是在哪节音乐课上了,教学内容是学习一首新的歌曲,在教完歌曲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在教室中寻找能发出声音的发音源作为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在集体演奏的过程中,我的眼睛不经意地滑过小周的脸,一下子被他脸上的光彩所吸引住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在音乐课上小周的眼睛能发出如此快乐的光芒。他选择了铅笔敲击文具盒作为打击乐器,更让我觉得惊奇的是他的节奏感出奇的好,节奏稳定,没有孩子们常见的打节奏忽快忽慢的现象。集体演奏结束后,我对孩子们说:“下面老师要请刚才伴奏最出色的一位同学来给我们的演唱伴奏。”孩子们的目光一下子投向了平时音乐表现突出的那几个学生身上。我特意看了小周一眼,发现他的头又低了下去。当我喊到他的名字的时候,同学们都发出了惊奇声,大概都没有想到老师所说的伴奏最出色的同学会是他,小周也愣住了,小脸胀得通红。我微笑着对他说:“刚才你的表现很出色,现在你愿意为大家的演唱来伴奏吗?老师对你有信心。”小周迟疑地点了点头。同学们的演唱开始了,开始时小周的伴奏声音有些轻,眼睛不时地看我,我冲他微笑着点点头,渐渐伴奏声变得果断坚定了,效果出奇的好。对他的表现,同学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也对小周提出了希望,希望他以后能担任本班歌曲演唱的小小伴奏员。也许正是这一次的鼓励,引发了他之后的行为:音乐课上,小周变得主动了,不再总是低着头,因为要为大家的演唱作伴奏,所以学习歌曲也变得积极了,尽管唱歌仍然有些走调。更为重要的是,小周在音乐课上变得快乐起来。以前音乐课上的“听众”,现在成了音乐课上的“演员”。
  对于小周的变化,我深深地反思了我以往“学习音乐是需要天赋的,有的孩子生来就不适合学习音乐”的观念。对于音乐智能,加德纳指出:“实际上任何人,只要听觉敏锐,就都具有音乐的智能,只是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而已。”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原先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学生变得聪明,在哪方面变得聪明。在音乐上,有的孩子音准特别好,有的孩子节奏感特别好,还有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特别强,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和个性。每个学生都有学习音乐的权利,在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创设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而不能只用传统的评价观来看待学生,并据此对学生下定论。如果我当时没有及时发现小周的节奏感强的音乐优势,没有及时给予他表现的机会,没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那他所偶尔绽放的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就将被扼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孩子每一种智能初现时,都是若隐若现的小溪,堵塞它还是开掘它,就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给予学生机会。给孩子机会,就是给教师机会,给智能机会。每个孩子都是一朵会开的花,让我们俯下身子,聆听花开的声音,这对孩子是一种幸福,对我们也是一种幸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5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