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国华

  摘 要: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美术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使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自然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学会创新,那么他的一生就只会模仿和仿效。”而学生在校期间的创新能力培养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每一位老师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的灵活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填鸭,不能仅局限于教会学生机械地掌握书本知识。着力培养具备一定创造力、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代教师的责任所在。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它是学校教育在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良好途径。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教师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改变教学观念,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意识贯穿于教学行为之中。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新课标的提出已经动了传统美术教学观的筋骨,我们必须摒弃一些陈旧的观念,改变过去在美术教学中过多倾向于美术知识灌输和一般技能训练的做法,转而关注学生思维与方法的训练。要想求得根本上的改变,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意识根植于一线美术老师的大脑中,这一培养目标才能在他们的教学行为中得以贯彻落实,也才能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到目前为止仍有相当一部分美术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并没有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新教材的使用而发生改变,还属于“穿着新鞋走老路”。老师在陈旧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加之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美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尚未充分体现出其应有的育人功能。美术老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科特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学生的教育引导和能力培养上有所作为。在美术教学行为中确立创新教育意识,借助美术学习平台,活跃学生的思维,燃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和研究,从而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美术的激情。
  二、精心设计教学,让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是由老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等,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传统的教学设计受原教学大纲的局限和陈旧教学观的束缚,多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忽视了能力和情感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更强调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设计时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精心选编和整合教学内容与素材,善于利用那些极具创新意识的美术作品并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突出学科本位,而且注意学科间的联系,较多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利用美术教学中有趣的作品和个案去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感觉到美术是一门充满神奇、魔幻的学科,进而激励他们去求知、去探索、去创新。要从教学的内容、方法、形式和模式等方面的选择上进行最优化,强调美术学习的启发性与趣味性,多关注学生的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留有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规避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一些同一任务体现多解的环节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创新思维的意外收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创性。
  三、讲究教学技艺,让学生在正面引导与积极评价之下产生创新的冲动。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实践证明,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因为教学技艺的不同,其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讲究教学技艺的课堂教学效果明显要好。教学技艺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积累、业务经验、个人素养和教学智慧。一位前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曾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具有一定教学技艺的老师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自然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培养创造意识,并能娴熟地通过积极的评价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创新的冲动。譬如,在图案课上让学生画报头,直接临摹,这样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可以换一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可以把构成报头图案的三个主要部分分别列出来或者仅列出部分让学生添加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文字、纹样、外形进行变化组合或进行创新设计,结果就会变化出许多报头图样。还可以让学生将各自进行组合或创新设计的意图加以表达,加上老师具有创新导向意识的鼓励和建议性的点评,以及学生的自评、互评等,通过正面的评价来鼓励和肯定学生,从而让他们产生创新的成就感,采取因势利导的办法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并以此激发他们创新的愿望和兴趣。老师要在评价中避免习惯性地作优劣筛选的定性评价,避免挫伤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对学生表现出的特长和个性(此指作品中体现的)要予以肯定和鼓励,扬其所长,发展创造力。让积极评价成为一剂创新能力培养的催化剂或者说是创新愿望的动员剂。
  四、注重知识积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比较广泛而坚实的基础知识,都要遵循科学规律,而绝不能随心所欲,胡干胡来。美术作为艺术领域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其实美术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没有创造,不称为艺术。一件艺术作品的产生过程,也就是一种创造。这个过程必须经过长期的孕育和细致的、有步骤的艰苦劳动才能完成,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名画家们看似挥笔自如、一绘而就,其实这一笔一画之间都包含着画家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对技能的娴熟掌握和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成竹在胸。一些非常著名的国画大师,虽然他们的作品有时候只有寥寥几笔,其实仔细了解他们的生平就知道,绘出如此作品都是建筑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绘画基本功的基础上。所以,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就是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打下基础。教学实践证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全面和扎实的学生在发挥创造力上就比较好。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美术老师可以创造条件,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技能训练和体验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1版).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第1版).
  [3]吕建主编.教学创新实践与研究丛书:教学的艺术.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2,(第1版).
  [4]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方国才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第1版).
  [5]常锐伦.对中小学美术教育几个根本问题的思考.中国美术教育,201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