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集体备课中享受成长的幸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3-0080-02
  
  可以说作为中年教师,笔者每天都在如饥似渴般学习着,实践着,反思着,成长着。只想尽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自己更加专业化。除了学校领导的不断指导,老教师的不断引领,自己不断学习之外,最让笔者感到受益匪浅的是集体备课了。
  
  这次集体备课由笔者承担主备的任务,选取的是小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倔强的小红军》。笔者上网查阅了好多教学设计,翻阅了大量的杂志,关于课文内容的,关于课例,关于它的课堂实录,都毫不犹豫地收集了下来。特别是许多名师的教学设计,更是让人爱不释手。之后,便是东拼西凑,一个看似自己的却又不是自己的教案就这样形成了,颇感得意――吸收了各家所长。
  研讨活动开始了,首先分析教材、解读活动预案。笔者分别从“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这四个环节进行详细说明。针对活动预案,大家一起进行了讨论、研究,对其中一些概念和环节进行了梳理,大家还一一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互相交流和碰撞中,笔者才发现教案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并从集体备课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笔者都安排学生在第一遍读文时就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完生字,再次指名读课文时还提出同样的要求。经过大家商议,觉得那只是形式化的东西,第一次提出学生也不会在意,只在指名读课文时提出这个要求就行了
  对于生字教学,笔者也受到了很大启发,原来枯燥的生字也可以这样教学:利用形近字、同音字教学,指导重点字音、字形。理解词义时应把词语放在课文的具体句子中。指导书写时,要让学生自己先观察,再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进行了第一次试教,可是一堂课下来,没有孩子的课堂激情,没有孩子的文本研读,更没有孩子的亮点生成,有的只是老师讲得大汗淋漓,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课后,有年组的老师问:“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它哪里最让你感动?”是啊,喜欢是毋庸置疑的,哪里最感动?笔者不停地问着自己。夜深了,笔者静静地躺在床上,想起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句话:“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只有把教材解读好了,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其实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感情,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才敢走进课堂。”此时,笔者恍然大悟,披着月光,起身一遍遍地读着这篇不长的课文,感受着文中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过程……
  古人语:“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对文本的解读,笔者自己的心在磨,也和组里的老师在嘴上磨,白天黑夜,梦里醒来,都是上课的内容。笔者对教案进行了二次设计。这次,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抓关键词语精选训练点,抓重点语句挖掘动情点。进行第二次试教的课堂上,笔者引领着孩子融入到语言的海洋里,沉浸在浓浓的语文味儿里,课充实了,饱满了,但因时间关系,最后的课堂小练笔却没时间完成。笔者和组里的老师再次反思:课太臃肿,太繁杂:内容多,语言多,课件多,环节多。是应该给它减减肥,清洗清洗,洗去一些没用的,多余的东西。
  再教《倔强的小红军》时,笔者已经胸有成竹了,便邀请了学校领导来听课,整堂课条理清晰,轻松自然,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得到了领导的好评。此时,笔者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我们组的全体成员,这节课汇集了全组成员的智慧,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使这节课更趋于完美。
  
  几年来,笔者真正从集体备课中尝到了甜头,以后将更加积极踊跃地参加集体备课,因为那无疑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最快捷,最扎实,最有效的途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2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