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英语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的延伸与拓展。教师通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消化理解的程度,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学生也可从中检测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确努力方向。然而不少教师在布置和处理作业时常常不自觉地步入“题海”的误区,布置的作业目标不明确,层次不清楚,形式单一化,内容应试化,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其结果不仅空耗了自己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也导致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严重,厌学情绪渐增,降低了教学质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那么,如何设计英语作业才能突显新课程理念、体现人文精神,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呢?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认为:
  
  1.英语作业的布置。
  
  1.1 时效性。作业是对某一阶段内重点知识的巩固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因此,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或一单元内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不宜有过多超前或滞后的知识内容,这样学生才能明白每次作业训练的主旨,才能完成得轻松、愉快、有成效。
  1.2 适量性。新《课程计划》的实施,使学生在校活动的总量减少,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探索和知识的系统归纳,留的作业要“少而精”,每道题都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而不是进行“题海战术”,更不能把布置大量的作业当成学生复习和掌握知识的唯一途径。
  1.3 多样性。学生对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对新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去研究、探索它。因此,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要灵活,要有新鲜感、吸引力和多样性,让他们经过努力可以摘到成功的果实。如:可让学生办英语手抄报,演课本剧,出竞赛题。作业的形式还可以是口头作业、书面作业、观察实验、读练结合、分析思考、社会实践、上网下载资料等等,这不仅能打破千人一面的作业模式,而且也不会使学生对作业感到厌倦。
  1.4 针对性。除课堂讲授外,教师还要借助作业来解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实现和巩固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获。因此,在学完某个对话或课文后,教师要把学生的水平层次与知识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布置相关作业。布置作业前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明确为什么要布置这些作业,通过作业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如:设计巩固语法知识的练习,要重点训练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准确性;设计口语练习,要重点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语言的准确、流利性;设计书面作业,重点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规范性,等等。
  1.5 层次性。受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会出现分化现象,因此,教师要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作业的布置应面向全体,同时又兼顾个体,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给他们布置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题量适中的同步作业,不搞“一刀切”。如:英语听力作业,对于优生,可让他们在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或表演;对中等生,可要求他们熟记关键词;对“学困生”,则只要求跟着录音听懂、读懂。教师要通过自己精心设计或选编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从中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2.作业的批改。如果说教师盲目布置作业会把学生带入“题海”,那么,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的全收全改,将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这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惰性。因此,作业的批改也可采用评价的方式进行。例如:可采用随堂评、课下评、个人评、小组互评。教师对某些作业的处理还可采取让学生“自改”与“互改”的方式进行,这不仅能使信息反馈及时,而且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提高他们自我教育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批改作业中得到启迪,思维得到锻炼,由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我们应认识到新课程理念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有责任精心设计作业,巧妙布置任务,从传统的英语作业布置的误区中走出来,充分利用作业布置与批改这一教学辅助手段,给学生以思考、合作、体验、创造、应用的机会,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从而真正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