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优化特教数学教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众所周知,教学媒体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驾驭课堂,帮助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形成较强烈的刺激,尤其是对有不同缺陷的残疾孩子效果更佳,通过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声音效果和光学效应,有效地补偿了他们的残疾缺陷,使他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对于理解较抽象的数学知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的枯燥与机械,使学生在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有效地优化了特教学校的课堂教学。笔者以多媒体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优化特教学校的数学课堂,补偿残疾孩子的缺陷,提高其学习的能力。
  
  一、对盲生实施激发兴趣教学,巧妙帮助盲生进入课堂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并且运用于生活。在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景,可以使学生在生活的气息中感知数学,并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头脑处于兴趣的感性点时,我们就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个兴奋点,学生就可以轻松地在课堂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
  盲生由于视觉缺陷,其语言和思维能力相对健全人来说,发展迟缓,长期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因此,深入盲生学习的实际,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优势,在数学课堂的多种教学形式中,构建富有启发性,又有情绪感染力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简捷而又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如果抓住了盲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激发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处于兴奋状态,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就是最切实有效的,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盲生来说,他们接触的生活面相对较窄,在理解一些抽象概念时往往是模糊不清或根本不理解,又何谈应用呢?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教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先播放歌曲《少年先锋队队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歌曲引出红领巾,进而展开对制作红领巾这一问题的研究,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情景中,对于问题的迫切解决是一触即发,水到渠成。通过这样的导入新课的设计方法,能为盲生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创设监实的心理基础。这一情景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有效利用多媒体补偿了盲生的视力缺陷。
  
  二、对智障生实施感知肌能补偿,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
  极重度弱智学生由于智力原因,往往感觉迟钝,肌肉活动不协调,动作笨拙,反应迟缓,不稳定,长期下去,不利于他们身心发展,不利于他们适应生活与社会,增强对他们感知觉和动作协调的训练,可强化对大脑的刺激,促进大脑对各种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提高调控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实验证明,人的信息80%来自视觉,10%来自听觉,故必须让这些极重度智障生通过各种看、摸、闻、听、尝的活动来训练感知能力。例如:笔者组织他们看多媒体课件,识别物体的大小(看大球、小球、大树、小树等),形状(长长的扁担,圆圆的西瓜等),高矮(教师和学生、桌子和椅子等),颜色(各种颜色的衣服、红花、绿叶、白墙等)及方位等,还让他们按音乐节拍开展游戏。例如:听课件中《身体》这支曲子时,用手触摸头、肩、胸、叉腰、拍打大腿与抚摸膝盖等表现节律。为了训练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对他们进行大小肌肉群的训练,如教师喊口令,学生做伸曲手指运动,双手五指伸直,同时左右运动、上下运动。开展定时在一个圆圈内捡豆豆比赛等。
  
  三、通过展示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并不是为了做题而学习,更不是为了掌握某个公式定理而学习,我们的数学教学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在生活中充分运用数学知识。传统的教学目标往往是对掌握公式定理的要求高于推理过程,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示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使学生在认识的形成过程中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笔者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3组教具(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实验的内容就是将圆锥体装满沙子,倒入圆柱体中,倒入3次后,每组的圆柱体是否能够装满,通过实验得出:3组的实验结果是不同的。然后教师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通过将圆锥体3次装满沙子倒入圆柱体的过程演示,使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看出圆锥体的体积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实验证明: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1/3,但前提必须是等底等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轻松地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不仅理解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系,掌握了计算圆锥体体积的公式,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样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动态观察中,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越学越浓,运用知识也更加轻松自如。
  
  四、通过多种感官,提高效率
  众所周知,健全人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多种感官相互配合、相互效应的结果。而聋生只能通过视觉来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充分使用其他感官补偿其听觉缺陷,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在课前录好了一段动态视频―十字路口来往车辆。要求学生边观察边统计各种车辆的数量。在第一次播放后,大部分学生没有统计清楚。学生在说其原因时,有的是因为车的种类太多,有的说是车太快,有的说车不是一种一种开过来的……在经过小组讨论后,大家想到了一个好的办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要动眼、动脑,又要动手,一个人数,一个人记录。第二次统计的正确率很高。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配合,把动态的数据统计得很清楚。
  通过动画演示,同学们经过仔细观察、动脑、动手、动眼,讨论收集动态数据的方法,再加上小组的合作,学生的统计正确率大大提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多种感官得到了协调发展,大大补偿了其听觉缺陷,不仅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更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和实用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力得到了培养。
  
  五、结束语
  通过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对调动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补偿残疾孩子的缺陷,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有着良好的效果。总而言之,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确实能优化课堂教学法结构,使这些残疾孩子在课堂上学得更轻松、更愉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4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