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素质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万旭

   一、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是以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基础的。通过讲课、作业、练习等让学生的概括、归纳、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有所发展。通过实验的操作、实验现象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出现问题时的解决能力等。随着各方能力的提高、渗透,在潜移默化中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有心人。例如:化学这门课对学生来讲是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主要就是因为理论内容多、公式也多,因而觉得枯燥。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某个公式的推导或者新物理量的引出时,不但要讲清楚基本的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前人的思维模式是怎样的,按什么样的思路走下来的,不仅要学生学会一个公式或定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锻炼其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
   关注每一个的知识点,合理的设计也能得到好的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判决等能力得到发展。例如,讲原电池时,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组装原电池(所需材料与书中例题相同),要求是不能和书上一样,课堂气氛马上就会活跃起来,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设计,设计结果各种各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学生总有一种心理定势,认为书上的肯定是正确合理的,至于为什么这样就正确、合理却没有仔细想过。现在自己设计的和书不一样,是否正确,若有错又错在哪,教师对典型的设想――评价,加深了印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各相关学科间知识衔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的教育极为重要,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科技素质,也要有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例如,在讲“氧化与还原”“原子核与电子”“阳离子与阴离子”“得电子与失电子”等内容时,向学生介绍对立统一的观点。反应物、条件、产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的恰好证明。在“相似性”“特殊性”和“递变规律”的学习中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量变到质变的观点。在讲金属和非金属这两章内容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例如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完全合乎现代科学原理的炼铁技术,在合金的制造上也有相当成就,如青铜的制造。另外,还有陶瓷等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总之,结合古今化学史、化学业绩以及我国丰富的化学资源,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单位 贵州省遵义市六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