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细节 大智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彩萍

  教学过程是由无数的教学细节组成的,教学细节是教学过程中从预设到生成、从生成到预设的统一。处理好一堂课中的每一个细节,也就能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小细节中包含着大智慧。对于教学细节,我有点滴体会。
  
  一、教学细节是可以“打造”的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精心预设。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思想。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细节的设计缘于教师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那必将是流于肤浅;它不是为刻意追求“亮点”而设的“应景之作”,那必将流于浮华;它也不是不可或不必为之的故弄玄虚。而是对文本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境创设。一位教师上《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其中让学生深入体会这句话:“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学生一直未激起情感的共鸣,也读不出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教师见状,多次提醒学生要有感情地读,可学生还是无动于衷。于是,教师以身示范,强调要重读“决不”“日本士兵及人民”“国际主义”等词语,到此时,学生虽然读出了教师所需要的感情。但我们不禁要想:难道这样让学生读好了这句话,学生就真能读懂文本的内涵了吗?这句话真的已经读到学生心里了吗?而另一位教师上的《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在这个环节的指导上,则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层体会。先提问发动侵华战争的是谁?让学生明白发动侵华战争的是日本的一些反动分子,然后再来读这句话,学生自然而然地重读了两个“决不”和“日本士兵及人民”。然后通过对“国际主义”“中华民族之生存”“人类之永久和平”的理解,情感上再进一层,学生的体会就更深入了,真正从心底被文本感染了。在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不少,我想这一切缘于教师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如果教师在预设中设计好这样的一个个细节,课堂教学可以预约精彩。
  
  二、教学细节是可以“生成”的
  
  教学不是纯粹的照本宣科的过程,而是一个在上课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生成的过程。课堂是师生用武之地,生成是关键。生成性教学体现教与学的过程,体现问题解决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感受随时发表。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从中生成能力、方法、习惯。因为学生是能动的,也许在课堂上学生会给教师一个教学的启发。而教师也要富有充分的教学智慧,要能及时捕捉这些闪光点,因势利导,生成精彩。一位教师在上《爱如荣莉》时环环紧扣:教师怎么问,学生如何回答;怎样总结,怎样过渡;哪里播放音乐等,考虑得甚是周到。一位同学发自内心地谈到:“父亲真希望有一种魔力,让母亲的病快点好起来。但是他不能!”多么强烈的读书体验!这时,教师应顺应学生,及时巧妙地引导学生:“对呀,父亲他不能,那他只能怎么做呢?再细细读读课文。”可是,这位教师没有抓住这个细节,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设计”,还是硬往自己的教学思路上拉,让这样一个很好的生成亮点擦肩而过。
  
  三、教学细节是需要“发现”的
  
  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学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就让我们的课充满生机,让我们的孩子充满活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捕捉。这学期我班转来一个年龄较大,但发育滞后的外地男孩,每次语文课他都像一个局外人,从来一言不发。有一天,我正在上《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扫视过去,一眼看到了他有别于往常的特别专注的眼神。我灵机一动。特意提了一个较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不出所料,他答对了。我笑着说了一句“你真聪明!”霎时,不拘言笑的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别样的心情,这真是我们所想不到的,这就是我们的学生啊!
  作为教师,应该时时刻刻珍视每一颗童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往往会让我们的教学更精彩。所以说,细节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而并非自己的“表演”;细节往往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情感交流;细节往往更能真正体现一位教师的灵性与智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6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