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使用引证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它的好处是丰富论证的内容,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对论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了名言警句,可使文章增添色彩,提高分数档次。
  怎么用好引证法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迷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持之以恒、一曝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
  (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
  (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是指直接摘录原材料的有关词句,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引用时用引号表示;间接引用是指摘引或概述原材料中有关词句的大意,不必用引号,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无论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它们都必须与所论述的中心论点相一致。对于引用的词句,一定要根据文章的观点加以分析,其方法如事例论证一样,可以先引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引,还可以边引边议。
  请看下面这段论证文字:
  “心系祖国,这是多么神圣崇高的情感!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屠刀,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他魂牵梦绕的也是祖国;民族英雄吉鸿昌就义时慨叹自己不能为国抗日死,发出‘何惜自己身’的最强音,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就是祖国。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与祖国永远心心相印在一起,这是何等的感天动地啊!”
  作者在引证时,有直接引用,也有间接引用,所引的名人名言围绕作者的观点加以议论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引证时要确切理解引用的词句含义,切不可牵强附会,也不可不负责任地随意增删。另外,在考试时如果记不清是谁讲的话,那么古代的名言名句,可用“古人说”,现代的名人名言,可用“有位哲人说”或“有人说”,千万不要张冠李戴,闹出笑话。例如有人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说成是鲁迅说的话。这种硬伤,直接影响得分,所以引用一定要谨慎。
  5.论证严密的、有逻辑性的论点。多用推理法
  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形式。议论文不仅要通过概念(观点、论点)、判断(立论、结论)的形式,更需要通过推理的形式来反映四周的现实与揭示客观的真理。
  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有两种: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就议论文来说,也相应有两种论证方法:演绎法、归纳法。
  (1)演绎法,是从一般到个别、从宏观到微观的论证方法。如果平时积累些众所周知的科学道理和原理、包含人生哲理的谚语、成语和名人的经典论述等公认的真理,并且娴熟于心,那么在考试时可以随时调动、应用、引申,演绎出一篇理由充足的文章。例如写《谈人生道路》,如果将鲁迅的有关路的论述作为前提,来加以生发论证,那是可以讲出和引发出一番道理来的。鲁迅在《随感录十六・“生命的路”》中是这样说的:“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其中“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道理,可以推衍出走人生道路需要敢闯和不怕艰辛之理,这是自然而又深刻的一种论证。
  (2)归纳法,与演绎法相反,是通过个别、特殊到一般,从微观到宏观的论证方法。例如《达・芬奇画蛋有感》一题,有人这样写:“如果芬奇没有名师这一番严格的训练,那就很难想象他以后会成为一代艺术巨匠;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如果没有孩提时代的严格基本训练,又怎能成为闻名全球的小提琴之王;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如果没有扎实深厚的武功和唱功底子,又怎么能成为文武兼备的演员……”随后归纳说:“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曾经‘画过蛋’,(收尾点醒题目很必要)即他们都经过严格的基本训练,有着扎实的基本功,都为万丈高楼的建造打下了深厚的地基,才使他们达到了一般人所达不到的境界。”有前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最后归纳出来的道理是水到渠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76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