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学习环境 激活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纯英

  摘要:随着I工行业的突飞猛进,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农村职校因学生学习基础及学生认知特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质量强差人意,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职校学生课堂参与能力和学习兴趣等多方面实践入手,其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计算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字:农村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质量;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28-02
  
  一、新课改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要求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专业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新型的师生关系及教学手法提出了许多要求。
  1.学生主体地位。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这宗旨”教师在授课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和完成课堂中的所有活动。教师是学生中的一员,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起启发、引导和解答学生疑难的作用。
  2.合作课堂。倡导“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特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合作伙伴,课堂教学中如果缺少学生的参与,或者学生在下面自学,而教师在讲自己的课,出现教师与学生各干其事的现象,这就没有体现师生合作教学,不符合课改的授课要求。
  3.教学方法的更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并且提倡师生共同的探究。应该在教师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师生共同的内容。任何一种师生不共同探究的课堂教学都不符合课改的授课要求。
   
  二、农村中职《计算机应用》课堂现状分析
  
  (一)学生现状
  1.招生工作现状大家有日共睹。为了招到学生,老师们走乡串户,辛勤奔波,苦口婆心,来者不拒,使招收到的学生中有很多是双差生(品性和学习),他们在初中就已经被老师放弃,被家长放弃,甚至是自己放弃自己,来到学校也是为了混日子。
  2.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的错误理解。农村中职的学生,一般对计算机都有较高的兴趣,他们都比较喜欢计算机操作,特别是上机操作,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而且操作后立马就会看到结果。这是他们喜欢的主要原因。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课就是上网课,然而当他们走进课堂,认识到这门课程有着一系列严谨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时,他们对《计算机应用》课失望,继而反感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不理想。
  3.重网络,轻技能。几乎所有的职高学生都喜欢上网,爱在网上打游戏、聊天,几乎没有合理地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没有利用网上的资源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没有利用网上资源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能力。由于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学习困难和阻碍,或者他们的操作能力得不到展示的机会,于是,这些就成了学生们进一步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拦路虎,影响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计算机应用》课堂教学质量现状
  1.学习基础
  由于我县地处山区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初中阶段教育过分强调初升高的升学率,大部分初中学校放弃了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对于升学希望较大的班级,计算机课被改为语数外等考试科目的教学,升学希望小的班级,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在机房里玩的“放羊式”教学。学生只停留在利用计算机上网玩QQ、打游戏、看电影的基础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进入职高以后对计算机的正确认识几乎为零,所以我们大部分职高生的基础比较薄弱,一个月下来,学生连指法都没能纠正过来,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是难以全面掌握。
  2.传统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须明确并告之学生每次教学的目标、重点与难点,应知和应会的具体内容,且引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真正学到知识。然而,由于山区农村职高在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上达不到现代教育、教学的设施的要求,在教学中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接受教育教学模式,教师把教学目标只局限在完成“教”的任务上,而没有注重考虑学生“学”的情况,甚至没有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掌握技能,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
  3.现有的教学设施存在不足
  由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大多是机房里的实践操作课,然而农村中职地处偏远山区,机房的配置远远跟不上目前课堂教学要求,机房计算机的数量满足不了一个班级学生上课的需要,计算机的配置达到课堂教学软件的要求,课堂中经常出现老师无法统一控制学生机,老师屏幕演示时,学生机画面延迟的现象,管理员无法有效维护机房的数据,造成机房病毒、游戏泛滥、学习软件失灵,严重影响了教学。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为了更好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提高农村职高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动力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情境教学,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开端,如果运用得当,就能为整个教学过程奠定良好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情境导人法,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快乐的学习状态。情境导人法缩短了学生与教学内容、教师的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的主体,自然、愉快的完成课堂任务。
  2.小组教学,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是当今比较有效率、有质量、有方式的教学策略体系。《周易。系辞上》中提到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就是合作的优点。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提高学生社交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可以展开的沟通与交流,过滤出精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学习中,让同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互帮互助的习惯,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小组长的角色的引入,使课堂中学生的交流更加自然、有序。也更好的突显小组长的主导的作用,对其能力的肯定,在组内起到表帅作用,给其他组员形成一个很好的促动作用,使其产生“努力提高,争当小组长”的进取意识。扩大课堂的主动参与率,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任务细化,目标落实
  农村中等职业学生,学习基础普遍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停留于小学或初中水平,他们几乎没有在学习中获得什么乐趣,更谈不上成功感、成就感了,自卑心理严重;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意志薄弱,不能围绕一个目标,作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有的浅尝则止,有的半途而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是缺乏。然而农村中职的学生选择职业学校的目的又是非常的明确:就业,有一份好的工作。这就造成了学生自身特点和学习目标成为了平等线,没有交点。这时选取源自于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将一个大任务细化到各个教学点,各个教学的任务之间彼此相互关联,让学生在完成所有的教学点任务之后发现:原来我已经完成了一个和实际非常相关的大任务。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克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自身特征给学习带来的阻碍撤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提高了课堂目标乃至章节目标的完成。
  
  四、实践的初步成效及反思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在2010级的班级中收到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中,很少出现学生问老师:这个操作我做会了有用吗?我以后工作能用到吗?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主动完成课堂的任务,并上交各自的作业以备下一节课使用。对《计算机基础》课的兴趣大幅度的提高,从原来的强迫学生学到学生想学的良好局势。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职在《计算机基础》这门基础性的工具课程教学中要坚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教育理念,执行“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观念,课堂中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学生起进行交流、探索;善于利用新颖有趣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进入学习状态;合理布置任务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是无止境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能力,在发挥教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要调动学的主体作用,既重视理论学习又要倡导动手实践,只要我们不断地更新思想,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就一定能改善我们《计算机基础》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能培养出既有知识技能又有学习能力的综合性职业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