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课堂提问,培养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亚进

  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智力,诊断学生遇到的障碍,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等。因此,提问是否得法,引导是否得力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不问,难以促发学生的思维;不问,就不能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无法检验教学效果。然而,问,也得抓住时机,掌握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就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个方面来说,若形式过于单一,就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枯燥,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影响教学。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因此,充分重视、不断探索、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使课堂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问难易要适当,才有利于启动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许多教师却把启发式教学简单地理解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一种双边活动,认为没有提问或提问较少就是在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从而把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提问及提问多少作为评价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如有的教师平均一堂课要提问近30个问题,并且所有些所谓的问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因为学生无需思考就能答出来。教师有没有必要提这么多的问题?提这么多的问题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其实老师提问数量过多,容易使课堂成为教师提问表演的舞台。长期下去,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依赖,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丧失。思维总是从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开始的,设置课堂提问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启动思维。因此课堂提问应切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法,难易适当。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不能启动学生思维:过难,学生还不具备回答问题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思维过程不会启动,得不到成功的体验;过易,学生不用思索或略加思索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思维在低水平重复,感受不到探索的乐趣。所以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会削弱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启动学生思维。因此,课堂提问应当难易适当,有利于启动学生思维。
  二、运用假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从生产、生活中或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创设出与教材有联系的情境,并提出假设性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惊疑,激发学生内在动机,让学生去想象、去构思、去思考。如在讲空气保护时,提出假设:“如果我们正处于空气被严重污染的环境中,你会怎样?你会怎么办?”在讲保护水资源保护时,提出:“假如你的饮用水已被污染,你会怎样?”实践证明,这个问题会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脑进入想象的天地:他们会从身体健康,人类的生存等方面进行逆向思维,更进一步增强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从不同角度提问和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不满足于教材中已有的结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用新颖的思维方法分析、研究、解决新问题。如在教学中,当讲完一道例题,再把原题进行改变已知条件、设问角度、化学过程等再度进行提问,使学生对例题理解得更深刻,起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得、发散思维、触类旁通的作用。也可以用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思维。如学完盐的性质后可以问学生:“如何鉴别氯化钠溶液、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请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鉴别方案,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对提出的方案进行点评,不论错对都给予适当的表扬。通过多角度提问和开放性问题,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对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很好的作用。
  四、采用引导性问题,深化学生思维
  化学教学离不开演示实验,教师如不注意引导,就可能使学生成为只会看热闹的外行。因此,演示实验中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引导性问题,使学生思维深入就显得非常重要。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水的烧杯中(滴有酚酞),钠在烧杯中呈现一系列现象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时在总结实验现象:浮、溶、游、响、红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钠会浮在水面上?为什么钠会熔成闪亮的小球?为什么钠会四处游动并发出响声?为什么溶液最后会变成红色?然后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小、低、氢、碱。这样不仅为学生深刻理解本节知识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在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完成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深化了思维。经常进行这种思维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运用引发性问题,升华学生思维
  学生是通过问题来学习的。然而,这些问题并非都是由教师提出来的。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对学生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应该培养学生提问能力。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具有引发性,能够“抛砖引玉”,引发学生直接参与提问,打破传统的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局面,学生提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升华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即使有时是不恰当的甚至荒唐的或是错误的,但是只要提出问题,就证明他们动过一番脑筋,为个过程本身就蕴涵着他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是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应多鼓励学生主动质疑,而且要精心设计,使自己所提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使学生思维达到较高层次。赵景瑞老师说: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个体,还要开发个体,发展个体,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要让学生树立自身的主体意识,主动开发,自己动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