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佟桂霞

  摘 要: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就有多丰富。以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课余时间 学习兴趣 生长规律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生活的地方。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生命潜能的开发过程,又是生命中活力、情意、智商等发展生成的过程。语文学习是最复杂最富弹性的,它与生活的外延几乎相等。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就有多丰富。我们要以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
  一、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一片自由发展的空间
  1.课前三分钟――学生海阔天空。
  我利用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名人访谈”、“请您欣赏”、“成语大观园”、“猜猜他是谁”、“今日博览”、“焦点访谈”等,不仅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丰富知识,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更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2.美文欣赏――美育园地。
  优美的文章比苍白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我鼓励学生精选报刊杂志上的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学生口味的精品,或选择自己的“杰作”,整理在班内的“精品手册”中。利用每天中午10分钟时间,由班内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有选择地朗读给全体同学听,甚至配乐朗诵。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学生们欣赏了《海燕》、《再别康桥》、《沙扬那拉》、《背影》、《最后一次演讲》等数百篇优秀作品,不仅以读激情,而且以读促写,真正陶冶了情操。
  二、激活各种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激活各种因素,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让学生抬起头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因此,教师要尊重课堂,注意学生的一举一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平时课堂往往是少数学生唱戏,多数学生看戏,看戏的学生并非不会,而是老师对他们关注太少。如孙艳君是一个很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听到她的声音。在讲授王愿坚的《七根火柴》时,当理解了无名战士和卢进勇两个人物形象,也明确了无名战士是本文的主人公,而卢进勇是次要人物之后,我提问:“为什么文中的次要人物作者给他起名叫‘卢进勇’,而主要人物反而不给他起名字呢?”这时,课堂上一片沉默。思考一会儿,孙艳君的眼睛一亮,她有意举手,但一贯的懦弱使她又将手缩了回去。这时,我将微笑及时送给了她,她很快理会了我的意图,大胆地举起了右手。原来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她很有自己的见解。她的答案也使同学们恍然大悟,赢得了一致好评。老师的微笑,同学的赏识改变了她,在以后的课堂上,她的声音经常响起。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中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样教学才算有效,才能成功。
  2.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情感常常使每一件在它影响下产生的事物具有特别的、浓厚的趣味;他甚至使事物具有特别的魅力,特殊的美,一副喜笑颜开或愁眉深锁的面孔,比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孔美得多。”“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情感一注入语言,语言就会有血有肉,学生的心弦就会共振,学习情绪就会激增。所以,教师要充满情感的传递信息,撞击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使其耳濡目染,从而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教学诗歌尤其如此。如何其芳的《秋天》,让学生通过“栖息”、“游戏”、“梦寐”等词语的妙用,从而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在此基础上,我还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组丰收的画面,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自己的生活,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并让学生生动地讲述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尊重学生的生长规律,让课堂充满活力
  1.教案乱了,课堂活了。
  每一堂课教师都应有全面的设计,但在实际教学中,谁都难预测课堂的实际情况。有些课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来发表意见,老师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设想,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总结;有些课可以以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活跃,有时他们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伤仲永》一课时,我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叙述部分,了解仲永的发展变化,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有的有感情地朗读,有的扮演角色进行实地表演,充分展开想象把仲永由天才变为平庸的过程及“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的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归纳获得的启示时,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对成才更重要。面对这样的情形,我知道再多的理论都是多余的。让学生多活动、多说话,有利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精讲”,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
  2.让朗朗的读书声回到课堂。
  人们一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句话、一首诗、一篇文章,看一遍与读一遍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其原因就在于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能对书面文字进行弥补,使静止在纸上的人物和事物活跃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抓住一切时机进行朗读训练,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读书的形式不限,可以齐读,可以分组读,可以分角色读,也可以自由朗读。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生机勃勃的春天,体味春天的味道。看到学生一副如痴如醉的样子,我敢肯定地说他们已经投入了春的怀抱,亲临其境,产生愉悦的情感。只有让学生投入到作品所创设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去感受、去联想,进而汲取文章的营养,才能使语文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中任意遨游,才能使教师的劳动和学生的活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