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影片名特点及其翻译的美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晓怡

  摘 要: 随着中西文化密切的交流,国外电影大量引进,电影片名的翻译成为比较热门的话题。本文通过与中文电影片名特色的对比,分析了英文电影片名的特点,并且以许渊冲的“三美”原则为例,探讨分析了电影片名翻译的美学特点。
  关键词: 电影片名 翻译 美学
  
  电影是一门艺术,而电影片名是一部电影精华的浓缩和灵魂所在。妙趣横生、独特新奇的电影片名能够吸引观众,增加票房收入。一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与电影片名或其译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日益受到大家的重视,它的作用和重要性不容忽视。
  1.英文电影片名特点
  电影片名一方面是一种艺术形式,反映电影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与票房挂钩,体现电影的商业价值,所以电影片名直接影响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英文电影名称具备以下特点。
  1.1片名通俗易懂,激起观众兴趣。
  这一点与中文电影片名的特点相反,部分中文电影的名字不通过媒体的介绍,很难让观众对影片提前有个清晰的了解,例如《无极》、《无间道》等。英文电影的名称通常都很简单,但却透着玄机,能激发观众观看的热情。如True Lies(《真实的谎言》),观众一看电影片名就知道电影与一个谎言有关,然而什么样的谎言才称得上是“真实的谎言”?观众在看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首先脑海里就会出现这样的疑问,然后带着疑问和好奇观看影片。类似的影片还有很多,例如:Back to the Future(《回到未来》),No Turning Back(《背水一战》),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等。
  1.2片名融入俚语,增强电影吸引力。
  电影片名融入俚语,一方面可以使观众感到亲切,另一方面可以达到影片想要的讽刺效果。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Cuckoo’s Nest在英文中的引申意思就是“疯人院”,是对精神病院的蔑称,因此,它使用在电影片名中能让观众很容易就分清立场。再如,Slumdog Millionaire(《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是对居住在贫民窟的人的蔑称,用在这里一是可以与后面的“millionaire”相对应,二是可以起到反讽的效果。
  1.3片名以名称命名,一目了然。
  欧美影片的片名中经常出现人名、地名、物名、地名,如,Pearl Harbor(《珍珠港》),只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就不难知道影片的内容,很明显是与二战期间的珍珠港事件有关。另外,以地名作为电影片名的著名影片还有Casablanca(《北非谍影》),Roman Holiday(《罗马假日》),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等;人名,如Forrest Gump(《阿甘正传》),很明显电影的主线就是Forrest Gump,此外还有Emma(《艾玛》),Jane Eyre(《简爱》)等;物名,如Perfume(《香水》),影片就是讲述一个香水天才爱香水如痴直至心理变态的故事,此外还有 The Piano(《钢琴别恋》),The Net(《网络情缘》)。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片名中加入该人物(地点或物品)的特点。例如,Edward Scissorhands(《剪刀手爱德华》),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单》),The Mask of Zorro(《佐罗的面具》)等。
  1.4片名包含数字,预示剧情。
  英文电影中数字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都是实指,而非虚指。在此类命名方式的影片中,片名中的数字在剧中肯定会出现,或由剧中人物直接说出相关数字,或将数字一一历数,亦或是逐步通过剧情解释出来。这也许和西方人比较重视客观实际,且思维比较直线条的特点有关。[1]片名中包含数字的著名电影有Seven Deadly Sins(《七宗罪》),根据片名可以联想到天主教中的七种死罪,影片中离奇的连环杀人案,受害者都是死于这七宗罪其中的一种,因此,片名给了观众很好的提示;Ocean’s Eleven(《十一罗汉》)讲述的是十一个身怀绝技的神偷齐心完成一项惊险任务的故事;Six Days and Seven Nights(《六天七夜》)的剧情则是一男一女因飞机失事流落荒岛六天七夜但终以化险为夷。此外,还有很多具有此特点的电影名称,如大家都很熟悉的Twelve Angry Men(《十二怒汉》),The Six Sense(《第六感》),Eight Legged Freaks(《八脚怪》)等。
  以上是英美电影片名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重视的是简洁。由于文化的差异,中国的电影名称多数含有很深的含义,透露出丰厚的文化底蕴,例如《霸王别姬》、《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因此外国电影要进入中国的市场就要重视片名的翻译。如何才能引起中国观众审美的共鸣,这就需要译者在电影名的翻译过程中,重视美学因素。
  2.片名翻译的美学研究
  “爱美是人的天性。人类所想所思,所作所为,无非是为了追求美创造美。艺术家所作的一切努力,就是在发现美,创造美,集中美,放大美。艺术美是艺术家在追求美得过程中的成果――创造性的劳动的结晶”。[2]在翻译的过程中融入美学因素,是很多著名学者翻译家所追求的。以古典美学和哲学为理论渊源而成长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学翻译理论历来就重视审美效果。王宏印说:“哲学的而非科学的,美学而非宗教的,是中国传统译论的始终如一的理论基础。”[3]不只是在中国如此,在西方,美学在翻译中的运用也同样受到重视。奈达说过,翻译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翻译美学被认为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有别于西方翻译理论模式的翻译理论学派”。[4]因此它广泛运用于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文学翻译之中。
  著名翻译学家许渊冲教授提出了文学翻译理论中的“三美”翻译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这是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也可以应用到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之中。实践证明,优秀的电影名字翻译都遵循了三美的原则。
  2.1意美。
  电影名字的翻译要做到意美就是要不受原始片名的限制,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影片内涵的表达,使片名能烘托出一定的意境,突出电影的主题,让观众一看电影的名字就会有美的感受。关于译者,董桥先生有妙喻:“下等译匠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给原文压的扁扁的,只好忍气吞声;高等译手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跟原文平起平坐,谈情说爱,毫无顾忌。”[5]这个比喻就告诉我们,译者可以把原文的翻译版本的美学价值发挥到极致,是翻译中美学价值创作的主体。
  “意美”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美国电影Lolita,中文翻译《洛丽塔》,台湾的翻译版本为《一树梨花压海棠》,译名中的“梨花”和“海棠”在中国古典文化里还是很有来头的。这句话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诗,全诗是这样写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该诗是苏轼对其友张先80岁时娶一位只有18岁的姑娘而赋诗调侃。这里的“梨花”象征白发,指的是上了年纪的人;而红色的“海棠”则意寓红妆,指的是年轻人。此后该诗变成为借指老夫少妻的一句俗语。电影《洛丽塔》真是通过对一名中年男教授迷恋一名12岁的女中学生的描写,突出老少恋这一主题。而原著和电影的译名,只用了主人公“洛丽塔”的名字,远远不及译成“一树梨花压海棠”更能把外国电影的内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影片的意境刚好和影片的内容一致。此外,还有Rebecca(《蝴蝶梦》),Oliver Twist(《雾都孤儿》),Hilary and Jackie(《她比烟花寂寞》)等。

  2.2音美。
  片名的音美主要通过声调、双声、押韵、叠音、叠韵等方法。由于汉语讲求平仄讲究音调高低变化和音调的抑扬顿挫,因此汉语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有“音美”的片名让观众读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包含中华文化的韵味。
  电影Singing in the Rain翻译为《雨中曲》,这个翻译平仄有序,而且“雨”和“曲”押韵,体现音韵之美;Mission:Impossible被译为《谍中谍》就运用了叠字,符合汉语的读音偏好,简单易记,回味无穷;电影How Green Was My Valley被译为《青山翠谷》,从读音上就能感受到那一份宁静悠远。
  另外,还可以根据读音把英文音译成中文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事物,从而从读音上引起观众更大的共鸣。如,电影Tarzan,就是先把主人翁的名字音译成中国观众熟悉的“泰山”,再加上表示泰山特征的“人猿”,从读音上就可使观众更强烈地感受到影片想要传达的信息。
  2.3形美。
  许渊冲认为:“如果能发挥中文的优势,运用中文最好的表达方式(包括四字成语),以少许胜人多许,用四个字表达原文十几个词的内容。那就好比在百米竞赛中,只有四秒钟就跑完了对手用十几秒才可以跑完的路程,可以算是遥遥领先了。”[6]四字格乃“华文所独”,是体现我们民族语言风格的特色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对称美,认为成双成对的东西意味着和谐、吉祥。这种民族文化的审美观反映在语言结构上,最突出的就是四字格词组使用的长盛不衰,它们无论是外部形态的整齐,还是内部结构的对称,或是平仄声调的协调,在视觉上、听觉上、心理上都给人平稳匀称的感觉。从《诗经》开始直至今天,四字格始终在汉语文学语言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保持平稳是汉语修辞的一项基本要求,而四字格恰好具有这种平衡的功能。一般来说,双音词和四字格都有平稳的特点,而四字格的效果更好。因此,四字格的组合运用于片名翻译中,符合汉语的审美标准,让人回味无穷,而且从视觉的角度给人美的享受。
  Sand and Blood被译为《碧血黄沙》,单纯从这四个字看,“碧”和“黄”都是颜色形容词,且字形都是以上下组合的形式,在这四个字的组合中相互对应,在视觉上就给人以和谐的感觉。且“碧血”在中文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指为正义而流的鲜血。片名没有单纯地翻译成“血和沙”,加入“碧”和“黄”两个字,在中国观众眼中意境全出,可以一看到片名就可以感受影片想要渲染的悲壮苍凉的气氛。再者,经典自小说改编的影片Gone with the Wind,从文学角度上翻译成《飘》是再恰当不过,然而,放之于有着浓重商业因素的电影片名的翻译中,《乱世佳人》无疑比《飘》更能带动票房,因为,从字形上观众就可以更好地预见到电影的内容,更能引起共鸣。
  上述的分述在“三美”中的各个影片名的翻译版本都是优秀经典之作,笔者虽然把它们分别分类在“三美”之中,但它们无不同时具有“三美”的原则。
  3.结语
  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优秀影片不断引入,电影片名翻译就显得日益重要。翻译并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片名的翻译要符合目的语的用语习惯和审美倾向。因此,对于译者的要求也很高,译者除了要正确翻译出电影片名,更要突出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的美学因素,做到形神兼备。
  
  参考文献:
  [1]朱丹丹.英文电影片名特点及其汉译探讨[J].2007年管理论丛与教育研究专刊,2007.
  [2]顾正阳.古诗词曲英译美学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1-3.
  [3]王宏印.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8.
  [4]李洁.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
  [5]许钧.翻译思考录[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6]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020.htm